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5)
本来打算就在网络上抱怨抱怨的人在强大的情绪感染下开始想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行动,其实这样的的事例在国际上并不少见。
2003年,日本警方在日本玉县的一间公寓房中发现了一男二女三具尸体。经调查,警方认定三人属自杀身亡。在日本这个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事件屡见不鲜。但此案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三名死者是经由一个自杀网站相识,而后相约共赴黄泉路的。发现三名死者的,是一名17岁女中学生。这名女生是通过一个自杀网站和三名死者结识的,4个人都有自杀的念头。前一个月,四人曾在东京的一家卡拉OK厅碰头,讨论实施自杀计划的详细方案。事后,该女生还曾经和酒井来到被选定为自杀地点的入间市的那套闲置公寓,为顺利实施自杀进行最后的准备。此事一经披露,立即成为轰动日本的焦点新闻。2008年7月2日,英国一名23岁女大学毕业生,浏览数个自杀网站后,远赴美国,至旧金山金门大桥一跃而下,了结生命。
这些都是“自杀网站”这样一个网络群体对个人实际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实例。网络小组讨论发展成线下的实际操作并非都是如此骇人,积极阳光的交流活动也多如牛毛。但是像“自杀网站”和“父母皆祸害”这样发泄负面情绪为主的小组中,愤怒不满情绪在小组群体内不断被夸张和放大,有可能促使小组成员采取一些过激手段,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舆情监测该警惕起来。
鉴于此,防患于未然是我们从事舆情搜集监测分析预测工作的重要目的,切莫等到最终由于此类网络讨论小组而曝出爆炸性事件之后我们的舆情监测才进一步跟进,来搜集所谓群众关于此事的态度和意见,这是被动的舆情监测方式,是不利于监测机构生存,不利于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安全健康,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舆情监测理念。
五、对 “父母皆祸害”一类网络小组的舆情应对建议
在由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类门户网站正义网的“地方政法机关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简介”中有这么一段话,笔者认为说得相当独到而深刻。“当前,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特点、规律以及对我们生活和舆论导向的影响认识不足,以我为主、抢占先机的意识不强,及时反映、有效应对重大舆情的能力不强,尚没有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我们急需打破当下盛行的被动的舆情监测模式,监测网上负面信息,倡导网上正面舆论。而武汉市在这一点上是有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据2010年12月1日人民网时政频道消息,武汉市纪委选择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专业舆情搜集分析能力和丰富信息资源来源的人民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研发了“武汉市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着力提高收集、分析、处置以及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促使反腐倡廉舆情工作实现了由人工搜索向自动搜索转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转变、由无人负责向齐抓共管转变。系统试运行以来,从网络海量信息中实时监测到涉及武汉反腐倡廉有价值的舆情信息2978条,对纳入负面信息管理的415条舆情进行了预警提示,先后对拆迁问题、黄陂区拆建事件、省委门前“打错人”事件以及长江三桥质量问题质疑等热点事件进行了追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