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甩老族:苦了老人,坑了养老院

中新社发罗琪作

  

  全国各地甩老族频现:老人吃苦,养老院吃亏。近年来,随着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增加,相关纠纷也日渐增多。有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交了几个月费用之后,就不闻不问,甚至处理房产、中断联系,玩起了失踪。在养老院与老人家属之间上演的追债拉锯战中,不仅养老机构面临维权难的境地,老年人也被折腾得不轻。

  观点1 甩掉的不仅是道德

  黄录广

  作为老人,晚年最希望的就是子女陪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若非无奈,恐怕没有哪位老人愿意住进养老院。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本就理所应当。甩老族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对他人和社会可想而知。在笔者看来,甩老族甩掉的不仅是道德,更甩掉了亲情和法律。甩老族的频现,值得深思。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莫笑他人老,终须都得老。”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抗拒。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付出大量心血。子女因此产生回报心理,进而才会演变为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百善孝为先。不孝顺父母的人是可悲的、可怕的。

  孝顺父母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子女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多数年轻人与父母另立门户,忙于工作,虽有孝心,却很少有时间照料老人,想等条件再好一点、钱挣多一点,再让老人享清福,此为常态。将老人送入养老机构,也不能盲目地定义为不孝,部分年轻人的初衷还是为了让老人更好地生活。

  被称为甩老族的人,大多是自身在物质上无法赡养老人,还妄图将自己的责任强加于养老机构。无论如何,他们成为甩老族的原因,是真的不愿赡养老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人到老年,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交流。身处养老机构的老人,在子女长期失踪的情况下,还得知自己欠了一大笔费用,想必会非常伤心和失望。

  甩老族的频现,暴露出法律的欠缺。我国多数养老机构以营利为目的,甩老族吃定了养老机构不会让欠费的老人露宿街头,通过钻空子的方式来摆脱责任。要想有效遏制甩老族,一方面,立法应该完善对甩老族的责任认定,在法律层面上让甩老族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在收养老人时,也应该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将甩老族拒之门外。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若人人皆甩老,谁也不知道日后自己会不会成为被甩掉的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据荆楚网)

  观点2 司法机构应加强执行力

  江德斌

  子女送老人去养老院生活,乃是花钱买服务,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够让父母享受到专业服务,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传统养老模式,开始逐步接受社会养老,入住养老院也就成为首选。事实上,子女与养老院之间属于商业契约关系,既然养老院承担了代为照顾老人的责任,子女就应该按照协议付钱,岂能背约做甩老族。

  养老院是社会化养老的典型,经营模式比较成熟,家庭的接受度较高,政府也在鼓励社会资本建养老院。目前,民营养老机构在各地都有,它们本身就有盈利需求,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很少,赚钱了才能继续经营下去。如果拖欠养老费太多的话,就会面临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此一来,如果养老机构因欠费而被迫倒闭,老人就会得不到照顾而被迫回家,最终吃亏的还是家庭。

  现在社会节奏快,子女的工作压力大,又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老人,颇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在生育率逐渐降低之后,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家庭成员构成发生变化,少子化成为主流趋势,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依靠子女养老的话,显然困难很大。那么,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后,三方都是获益者,理应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让老人安心养老,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部分子女罔顾协议,恶意拖欠养老费,甘做甩老族,不仅损害到养老机构的利益,亦背弃了商业契约精神,将老人放在火炕上,乃是不道德的表现。子女有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既然是送老人进入养老院,那就要定期缴费,确保老人不因断费而失去服务。由于老人身体普遍较弱,很多老人更是疾病缠身,养老院即便遇到欠费问题,也不好将老人弄走,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养老院感到棘手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甩老族的恶意欠费行为,司法机构也应加强执行力,支持养老机构维权。对子女的财产可以采取司法冻结,将其个人信用列入黑名单,以提高其欠费的法律成本。同时,政府也应出台托底政策,为养老机构的经营保驾护航。(据中国青年网)

  观点3 弘扬孝道是根本之计

  钱伟

  遇到甩老的情况,养老机构只能根据事前签订的协议,通过司法途径起诉老人家属。但问题是,法院找不到人也无法执行,这让养老机构深感维权难。有专家建议,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但目前尚无制度规范。

  对甩老族的没辄,未免令人尴尬。当我们已经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甩老族的治理必须摆上议事日程。甩老族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对付甩老族,也应双管齐下。其一,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责任,甩老族无疑有违法之嫌,应该纳入法治的轨道。要加大法律的威慑力,不能以“法院找不到人也无法执行”为由放任甩老族。至于老人财产托管制度,更应加快实行。

  其二,甩老族也是个道德问题。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子女孝敬父母长辈,更是天经地义。对于老人的赡养,这是亘古不变的孝道问题。不论老人是在家中,还是被送入养老院,子女都有义务赡养老人。对于甩老族,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道德的感化和制约。

  甩老族凸显出孝道的淡薄和缺失。强化孝道等传统美德的道德认同和风气倡导,既是老有所养的道德保障,也是步入老龄化的现实需要。因此,弘扬孝道,是对付甩老族的根本之计。(据北京晨报网)

  观点4 加大事后惩罚

  郭文斌

  出现甩老族的原因很复杂:或因没钱,或因赡养纠纷。但不管何种原因,甩老族都是不可原谅的。为父母养老,本是子女的责任,现在他们却将责任推给养老院。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会伤到老人的心,也会让养老院运行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单靠养老院。

  甩老是不孝的表现,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对于甩老族,需要事先做好预防,更需要事后作出惩罚。换言之,要让甩老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才能有效杜绝甩老现象。

  事先预防方面,既要对老人的财产进行评估,也要对子女的信用进行评估。虽然这么做,会影响到老人的养老,但如果评估的情况太糟糕,恐怕也难以接收。而这也不能埋怨养老院无情。据了解,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有床位1090张,约300张面向社会老人,优先收住失能和失智老人。为确保公平,该院几年前就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估程序,以确定入住资格。

  事后严惩方面,对于甩老族可用遗弃罪追责。不过,定遗弃罪没那么容易。遗弃行为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也就是说,只有因子女失联造成老人死亡或重伤等,才构成犯罪。这需要法律对甩老族的行为加以界定,并给予相应的法律惩罚。让甩老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既是为了老人,也是为了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据星辰在线)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