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书记怒斥”与“百姓呼声”

铁路南京南站是南京的窗口,可是脏乱差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说起了自己去南站检查的遭遇,怒斥14个部门和单位管不好铁路南京南站。(8月23日《扬子晚报》)

“×个部门管不了一个××”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如果说南京此事还有什么新闻意义,那就是“×个部门”中的“×”,由个位数变成了两位数。不过休以为连一个火车站的秩序也管不了的这些部门真的是什么都管不了——无论什么事,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可是争先恐后要抢着管的;而管不了其实是不想管的事,那是因为无利可图。显然,管与不管、管得了还是管不了的取弃标准,就是一个利字。比如管住脏乱差,能“创收”吗?既然不能,那当然就管不了。

若这些是发生在多少年以前,我们或许还能理解。然而今天时代不同了,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民生,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责任,各职能部门也都作出各种承诺,甚至还提出要实现百分之百的满意率。而一个火车站的脏乱差,不但凸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麻木不仁,而且还宣示着管理的无能!

没有丝毫悬念,在市委书记的怒斥之下,南京南站将以极快的速度旧貌换新颜。脏乱差不再,百姓当然高兴,然而立竿见影的天壤之别更发人深省。我们需要“书记推动”,在很多时候,因为书记的权力、地位、影响,其解决问题的推动力极为可观,可以迅速扭转局面。但问题是百姓有忧有难,左呼右吁,“×个部门管不了”,只有书记发了话,“千难万难”才“逢凶化吉”,由“老大难”而“老大”一说就不难,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就事论事,这事发生在南京,然而举一反三,类似的情形在不少地方都存在,而且面广量大,远不止车站脏乱差这样的问题。当然希望“书记”体察民生疾苦,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但为百姓排忧解难,又岂能事事、时时、处处靠“书记”怒斥?

要“书记推动”,更要“责任推动”──这个“推动”,不仅是要求各部门多一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使命感,更是问责制度的落到实处。要构建一个最管用的机制,用这个机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就要给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否则就出局——有了这么一条最简单又最深刻的“硬杠子”,“×个部门管不了一个××”还会成常态吗?(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