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百姓呼声和期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15日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让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有了回声。
户改
破除城乡壁垒
【百姓视角】北京朝阳区的“群租客”小黎回老家就业的想法更坚定了一些:“大城市很难落户,小城市可能机会更多!”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外来人口。
江苏籍装修工人冯松明来北京打工多年,小女儿一直带在身边。他希望,将来女儿能有与城里孩子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看点】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同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解读】“不放开不合理,全部放开不现实,户籍政策大门要开,但又要防止一下挤破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说,“‘松紧有别’的落户制度既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状。”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积极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农民财产
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
【百姓视角】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农民殷孝英近日很高兴,因为由政府部门的人来对她的农房进行测绘及估价,告诉她这个房子在银行能值几十万元。老人家说把房子卖了就去城里和孩子们相聚。
“土地同权同价令人充满期待,希望尽快落到实处,让农民更多享受到土地红利。”陕西省商南县任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汪裕礼说。
【决定看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解读】“决定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显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同地同权同价解决了‘要不要’的问题,更要依法实践。要解放思想,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赋权于民,以平等的产权、同等的收益为基础,从农村突破,向城乡一体化总目标迈进。”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主任孙英辉说。
房地产税立法
租、卖哪个更划算?
【百姓视角】家住北京宣武门的孙女士有三套房子,其中两套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看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的消息,她心里打起算盘:“是租出去合适还是卖了少交点税金划算?”
【决定看点】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解读】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全会的提法意味着对整体房地产税收体系的调整。对于房地产税的立法和改革可能涉及到一揽子的增减调节,而不仅仅是房产税一项。”
高考
打破“一考定终身”
【百姓视角】北京101中学高一学生小杨平时成绩不是很稳定,一向担心高考发挥失利的他对决定意见很期待:“机会越多,负担越小,希望越大!”
【决定看点】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解读】“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是打破‘分数决定命运’现状的需要,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改革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学校和学生选择权都会扩大。”
就业创业
基金帮忙,平等“起跑”
【百姓视角】北京语言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和几位同学想开办一家翻译公司,但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却难住了他们:“希望创业基金能帮忙渡过难关,圆大家的创业梦。”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小朱说:“听师兄师姐说,招工单位不爱招女生,有时连面试机会都不给。这种情况会改变吗?”
【决定看点】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解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决定强调了政府责任,着力破除“拼爹”等就业不公平制度障碍,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向上流动。高校毕业生是创业的生力军,整合高校就业创业基金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帮扶体系,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加强就业公平契合了我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战略,让人才流动起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消除就业歧视,将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社保改革
渐进式延迟退休
【百姓视角】临近花甲的老干部意气风发:“还想多干几年!”50多岁的普通职工却“不想再干了!”多个网络调查显示,“一线工人盼退与领导干部盼延”的意见争议比较突出。
辽宁沈阳69岁的退休工人叶成柏说:“工人的退休金每月只有1000多元,而同等条件退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至少有4000多元,你说这合理吗?”
【决定看点】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同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渐进式’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又能缓解养老金压力。以前提‘研究’,这次明确为‘研究制定’,体现了改革的决心,意味着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涉及面广、利益调整较大的艰巨任务,与行政体制、金融税制、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紧密关联,只有充分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持续,减少盲目性、增加理性,减少特权、增加平等,才可能实现目标。
医疗卫生改革
“家庭医生”不再遥远
【百姓视角】69岁的北京居民老王家门口就有一个社区医院,但每次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如果这种‘契约’关系能像‘家庭医生’一样,再多些人文关怀,那就不用再去挤大医院了。”
【决定看点】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解读】“这次改革特别关注加强基层医疗力量,切中了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结构弊病。”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说,“契约制度一旦建立,医生便要负责相关家庭的病史、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大病早期发现等事务。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在未来是可期的。”
资源价改
民生必需品加大“人文关怀”
【百姓视角】西安市民张女士家去年天然气开销为900多元,她担心资源价改后花销再加大。
【决定看点】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解读】“重点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保障稳定供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说,“但水、电、油、气等也属于民生必需品,加大对困难群众补贴,制定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是本轮资源价格的应有之举。”
收入分配
缩小差距,“橄榄型”分配
【百姓期待】西安市民张玉霞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减掉的是一些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希望这种情况加速改善。
【决定看点】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解读】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说,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降低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收入高还是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看你的屁股坐在哪儿。只有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国企与民企
没有老大、老二之分,平等参与竞争
【百姓期待】浙江迷西仕服饰公司董事长余强春说:“遇到贷款、拿地、缴税,民企总觉得矮人一等,期待全会后,这种不公加速打破。”
【决定看点】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解读】“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这次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十分鲜明,二者没有老大、老二之分。”(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原标题:回应百姓呼声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