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这条"难产"的"民心路"要多久才能修通??
2月23日上午,市人大代表、老领导丛树英、娄星区退休干部刘伯文、长青办事处主任杨建奇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应当地民众诉求,来到黄泥塘街道办事处的碧溪社区,现场察看已动工拉通路胚、却中途停滞的碧溪路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难产”,不仅给附近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黄泥塘中心学校的学生行走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周边环境改善不利。
当天,代表们听取与该路紧密关联的黄泥塘中心学校、碧溪社区、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领导及周边群众反映的情况后,纷纷表示一定将群众的呼声向市里反映,争取早日修通这条708米的民生路。
背景:“民心路”成了“难产”路
为解决城北青山片区棚户改造及涟钢移民基地商住区居民出入难问题,实施碧溪路建设项目,长708米,计划投资1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对促进城北开发、发展,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据碧溪社区柳支书反映:从2008年起,碧溪路建设项目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督建这一项目的市领导要求社区在一个月内,跟红线范围内的用地居民签好征地协议,社区居支两委在黄泥塘办事处领导下,工作热情非常高,加上群众积极配合,只用了2个星期,就把征地户的协议全部签了下来。“当时,我们考虑的是盼望尽快修好这条路,这对周边居民、学校、医院和所有单位都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当年娄底为民办8件实事之一。”“没想到这条路最后成了我们的‘痛心路’”。
据了解,该项目自2015年6月正式动工,在拉通了毛胚路后,就停滞了下来。经过往车辆碾压,路面已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路边堆满垃圾,各种隐患丛生……直到2015年农历12月22日,在居支两委和办事处一再要求下,相关单位才在路面上铺了一层粗沙。
学校和家长:担心孩子上下学有危险
“再不把碧溪路修好,我们的孩子都不敢送来这个学校读书了。”2月26日中午,在黄泥塘中心学校门口前来接孩子的很多家长如此表示。一位李姓家长称自己就在接送孩子中,因路面湿滑而摔倒过2次。“到了下雨,就不敢让孩子单独上下学,怕出意外。以前这个路下雨过后,都是泥湿路滑,现在铺了层粗沙才好点。”面对家长的责难,学校党支部书记郭建须只能和颜悦色地作解释说服工作。其实,对于学生行路难和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他们也非常揪心。
黄泥塘中心学校位于碧溪路西侧,目前有近300名小学生。因为雨天经常有孩子摔倒,很多家长就骑摩托接送孩子,因而连人带车摔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该校教导主任透露:近一年多来,学生上下学途中在碧溪路发生的摔伤事故已有10多起,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激化了家长与学校的矛盾。
公路边的排水沟未做任何排水处理,在去年夏秋丰水时节,因水量过大,排水沟的水溢到了路面上。郭建须告诉记者:那些日子,担心孩子去玩水而造成意外,一到上下学时段,学校就安排老师撑着雨伞,站在排水沟附近,引导学生过这一危险路段。“排水沟距路面深有三四米,孩子一不小心摔下去,会被湍急的水流带到1公里以外的涟水河,其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发生这样的事,谁又担得起这个责任?路修好了的话,下水道也就封闭了,至少不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了。”
医院:生命救急路变成了梗阻路
“医院周边的路应该是畅通无阻的,而现在这条迟迟未能修通的路却成了阻碍急救绿色通道的障碍。”对于碧溪路,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有很多话要说。
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涟水河以北唯一一家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服务范围覆盖涟钢区域及周边社区、乡村,承担了这一区域的病情救治、救灾防疫、医疗扶贫等公共职能。随着医院新外科综合楼的投入使用,未能修通的碧溪路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给周边居民就医带来了不便。
该院接急救电话1分钟后就可出车,但碧溪路不通,病人无法及时送到医院。曾在120急救中心工作过的邹振山反映:“病人和家属在救护车上骂人,指责救护车不能最快到达医院。有时为抢时间走碧溪路,路面不平导致救护车颠簸,也会引来家属和病人埋怨。”
长期以来,医院的急救车只能从狭窄拥堵的桔园路通行,每到学生放学和上下班高峰期,有时救护车的警报响了很久也走不动,严重延误了危急病人的抢救时间,乡镇卫生院送病人来也是怨声载道。该院负责人遗憾表示,近两年就发生过因道路拥堵,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导致突发疾病患者死亡的事件。
采访中,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纷纷请求记者向有关部门反映,尽快修好碧溪路,“如果路修好了,从仙人桥过来到医院只有1公里路,比绕道3公里入院的桔园路要畅通得多。”
周边群众:莫让708米“民心路”成“断头路”
“去同事家串个门,没想到摔成了骨折!”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九病室,躺在病床上的奶牛山社区居民周迪清愤怒地说。77岁的吴秀文老人和周迪清有着类似遭遇。2015年底,她途经碧溪路给住院亲属送饭时,不慎摔伤右胯骨,住院6天。谈到碧溪路,跟周、吴两人一样,周边群众也是一肚子怨气。
据九病室一医护人员回忆,他们病室曾在一天内就接诊了5名在碧溪路摔伤的群众,老人、壮年人、小孩都有。“这还不包括有很多到急诊检查或没上医院的。”
走访中,群众一致呼吁:请人大代表向市委政府提交建议,尽快修通这条民生路,莫让群众期盼的“幸福路”成为“断头路”。(记者:欧阳霞林 通讯员:张扬 肖飞 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