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转作风要“转”到群众频道上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时是这样,执政后也是这样,党的十八大报告曾强调:“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但如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党有些党员干部“作风病”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缺乏,严重脱离了群众,背离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刚有一点“位子”,就忘了群众是谁,忘了自己是谁,架子大,口气大,胆子大,“官气”太足,“地气”不足,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耽误了一方的发展,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祸害,危害不容小觑。

因此,面临诸多考验,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更需要我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真正把作风“转”到群众频道上。

转作风要善听群众牢骚话。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治理者都重视民意,善于从百姓呼声中知得失、明利弊、优决策。“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老百姓都是很纯粹的人,是懂人情明事理的人,是可亲可爱的人,他们的牢骚话虽带刺不中听,不仅反映了社会热点、利益痛点,也是自身诉求的强烈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官念”,择善而从彰显担当本色。要真正看得见群众的疾苦,装得下群众的牢骚,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受住委屈,彻底杜绝“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现象,不敷衍塞责、讳疾忌医,注重群众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多讲乡土话,多掏心窝子,多看后院偏屋,耐下心来倾听群众诉求,真正听取民声,从中听到问题、读懂民意,让群众当考官,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把群众的牢骚意见作为鞭策动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从自身找原因,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怨气,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转作风要坚持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接受群众监督,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尽职尽责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工作得怎么样,能力突不突出,作风端不端正,群众心里都有杆秤,都量得出来,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作风真转变了。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打了低分,也是对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织密群众监督网,首先要敞开大门让群众监督,俯下身子请群众监督,使群众监督之网“常密”、全天候探照灯“长亮”,多沉下身子,走到群众身边,零距离、面对面地置身于群众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于群众目光之下,同他们身挨身坐着,心贴心聊着,向群众请教,请群众提意见,不断听取真意见、收集真想法、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转作风要真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转作风不能停留在搞宣传喊口号,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毛主席说过:“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干部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改作风改到群众心坎上,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号令式”为“服务型”,变“务虚式”为“实干型”,扑下身子动真功、干实事、解难题,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少喊口号多流汗,少耍嘴皮子多下真功夫,进百姓门,知百家事,与人比奉献、比贡献、比政绩,切实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将政策贴近千家万户。要时刻以党章为镜,自觉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端正行为,清正廉洁,永葆本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深入基层,多接接地气,少请群众上来、多走下去听意见,以真诚的态度和群众身挨着身坐,心贴着心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把事谋到群众心坎上。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