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论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技术控制策略
论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技术控制策略
施邦晖 柴永生
摘 要 国家教育考试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已经成为确保考试安全、保障社会安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技术层面,探讨国家教育考试实施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以期通过预警技术、信息技术、监控技术、应急技术和法律技术的策略应用,在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的预防、控制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 国家教育考试 突发事件 技术控制 策略
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是公共突发事件的一种,是指在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考试秩序混乱、考试无法进行、考试成绩失真、考试公信力受损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置考试实施中的突发事件,不仅事关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与公平,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且反映了教育考试机构服务考生、服务社会水平的高低。而在应对和处置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时,技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广义上理解,“技术”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一切经验和知识,泛指各个方面的操作技巧;从狭义上理解,是指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本文所研究的是广义上的技术,即能够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可能起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作用的各方面的操作技巧或实践经验。通过策略的技术控制,尽可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也可以得到妥善和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损失。
一、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国家教育考试包括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级考试,参考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在考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差错或问题将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概括起来说,国家教育考试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类:
1. 泄密事件。指在考前或考中出现试题或试卷外泄的情况,这是严重危害考试公平公正的事件。
2. 群体性事件。指考试实施过程中有组织的大规模违纪作弊、集体罢考、集体闹事等情况而导致考点秩序混乱、管理失控的事件。
3. 人身安全事件。指危害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安全并影响考试秩序的事件,主要包括各种寻衅滋事、斗殴、恐吓,以及突发自然灾害、大面积疾病流行等事件。
4. 其他事件。指除以上三类外的其他突发情况。如在不同渠道散播虚假试卷信息、考试过程中突然停电、试卷因特殊原因不能准时送达考场、统计登分错误等事件。
以上突发事件尽管涉及自然、社会的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事件一般都是突然爆发,要求考试机构立刻做出有效的应急反应,时间的紧迫性较强;(2)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规模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料,一般无法有效地预测,其发生和发展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复杂性:突发事件涉及自然、社会的诸多方面原因,且具有多种类型和多种发生形式,预防和应对的程序、手段和措施十分复杂;(4)后果严重性:事件发生后,除可能危害人身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外,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削弱国家教育考试公信力,许多突发事件还具有长期效应。
二、突发事件的技术归因
国家教育考试实施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社会环境和人的因素外,从技术上分析主要归结为以下原因:
1. 预警系统建设不够完善。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环节或者征兆,比如可能出现泄密事件的环节主要在考试命题管理、试卷印制、保管与运送、考试实测、新闻宣传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预警系统并加以技术控制,就可以在上述环节事先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主动地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教育部办公厅2008年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暂行)》,这是国家教育考试预警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某些考试的预警系统研究不够,建设亦不够完善,这将不利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2. 监控过程可能存在盲点。在国家教育考试实施过程中,对考试人员、场所、材料的监控应做到实时实地从外部来监督考试的进程,不留盲点。否则,在监控的盲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如在试卷命制中,如果对涉密人员的监控、信息技术管理不够到位,涉密人员能够在无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与外界联系,就有可能发生泄密事件;如果考点监控设施不齐备,考场、考务办公室、考试通道等重要场所缺少监控设备,将不利于试卷在考点运转的安全保密和对考场考风考纪的管理等等。
3. 信息渠道不够通畅。突发事件发生前后都应有通畅的信息渠道,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迅捷的方式,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否则将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如考前网上出现出售考试答案、“枪手”广告等信息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查堵,将给考试带来安全隐患;若发现考点或考场出现考生闹事、集体罢考等异常情况,如果未能及时汇报,将会延误在上级指示下正确处理事件的有利时机等等。
4. 应急技术不够成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规范的秩序和健全的规则体系有待完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应急技术的把握和运用还不够成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成熟的应急技术支持,有关部门无法迅速做出反应,控制局势,就可能会错失有利时机,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影响考试实施的进程。如考点大面积爆发疾病,如果应急技术不够成熟完备,应急准备不够充分,事先未能和卫生防疫部门形成高效的联动处理机制和程序,那么,不但该考点的考试不能正常进行,还有可能影响附近考点的考试进程。
5. 法律保障较为薄弱。应急处理涉及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运用的法律问题,处理不妥或程序不当可能会激化矛盾,因此要强调依法行事。就目前看,我国的考试立法工作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为滞后。尽管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教育部出台了《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暂行)》,为教育考试机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的指导性文件。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要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安全进行,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立法还是急需的和必要的。现有法律法规性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还不能有效形成统一的指挥机制,其约束力和强制性不强,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执行力不高;另一方面在考生权益和法律救济方面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多,考生权益保障和事后恢复较为薄弱。
三、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技术控制策略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实践证明,重视从技术层面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技术控制就是指为保障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平稳有序进行,而采取的技术上的全面保护或控制手段和措施。我们认为,针对国家教育考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情况和特点,可以采用预警技术、信息技术、监控技术、应急技术、法律技术等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考试安全。
1. 预警技术控制
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出“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为我们应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后果严重性的特点,我们更应高度重视考试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预警技术控制就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预测和仿真等技术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环节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判断即预警,及时评价各种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预警技术控制可以说是突发事件的预先控制。
预警技术控制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要建立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全面及时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和资料,以便及时准确地监测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征兆;然后建立预警信息评价分析子系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和资料进行研究,深度分析和评价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可能出现的后果;最后建立预报子系统,根据预测评价结果,对突发事件做出科学的判断,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出预警警报,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2. 信息技术控制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育考试领域。信息技术控制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监测、通讯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家教育考试的过程实施监控和管理,有效地预防或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运用信息技术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和控制。一是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以及监控设备等软硬件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各方面诱因的预测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二是要加强对试卷(题)命制工作的信息技术管理,特别是对试卷(题)命制工作人员、设备、通讯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控制,从源头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加强防范高科技电子技术传播作弊。针对不同类型电子化、信息化高科技作弊手段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反作弊设备防范、打击和掣肘其作弊行为;四是加强考试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如加强对考试内容、考生个人信息等的管理,防止出现考试工作人员或“电脑黑客”盗窃考试信息或对考生信息进行篡改等情况的发生;五是建立健全应急通讯信息保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络,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移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讯畅通。
3. 监控技术控制
视频监控技术在运用于各种安全系统的同时,也逐渐引入到考试领域,比如建设标准化电子考场就是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考试领域的重要体现。教育考试机构应将现代监控技术引入到试卷(题)命制场所、考点内外、考场、考试通道、试卷保密室、试卷扫描现场、阅卷评分现场、计分登分现场、咨询接待场所等各个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环节,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图像的采集和存储,随时掌控考试安全状况。特别是在预防和应对考试泄密事件、群体性事件等,能够及时发现并记录信息、图像,对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双方,既可以形成心理威慑,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根据监控系统提供的影音资料,快速准确地进行事件侦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技术控制
突发事件的诱发和演变是一个能量转换的动力过程,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就是要在预警机制、信息反馈系统完善的情况下,把握时机,尽早切断事故正效应链,努力防止事件向危机方向转化。国家教育考试作为定期举行的,事关广大考生利益和人才选拔培养的重大活动,应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法制、应急机制和应急体制。而应急技术是在“一案三制”的框架内,在紧急或突发情况下,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而采取某种特定的手段、措施或程序。教育考试机构应深入分析应急处置措施中的各种技术要素,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制定相应的应急技术控制手段和措施,如试卷泄密时的应急控制技术,信息联系的通讯技术,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安全技术,大规模疾病的疫情控制技术,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公共关系技术等等,从而提高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能力,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小不利影响和损失。
5. 法律技术控制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事务的处理都应做到依法办事。国家教育考试也需要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教育考试机构要梳理或拟定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文稿,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完整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文本,从法律层面上规定有关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规定,如对人财物资源的动员、征用和管制,对违法行为的紧急处置手段和程序,公民依法参与处置过程,突发事件之后的法律救济机制等等,从而为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提供法律保障。这样,不但能使突发事件的处置权力职责分明,处置行动合法,而且能够通过法律强制力的威慑作用,防止紧急情况下的不作为或滥用权力。同时,通过法制建设,更好地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并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恢复和重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技术控制策略需要在完善、高效的“一案三制”以及良好设施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有的则是全程参与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如图1)。因此,要保障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顺利进行,技术控制所涉及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通力合作,策略地采用各种控制技术,及时预防或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同时,各项技术控制还需要在考试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证考试公平和社会稳定。
参 考 书 目
[1] 钱进,王友春.公共安全危机策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6.
[2] 李木洲.大规模国家教育考试安全控制问题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7).75-76.
[3] 张洁,徐光木.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与机制[J].湖北招生考试.2009(8)244.45-49.
[4] 胡向东.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考试.2008(3).9-16.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6]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暂行).2008.
On the Technical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Emergency In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bstract: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life.The disposition ability to related departments on the emergency in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is critical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 examinations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n emergen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Prewarn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nitoring technology, emergency technology and legislation information help to play the role of prevention, control and safeguar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aminations.
Key words: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emergency; technical control;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