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门县珠岙镇下洋村农村指导员郑志狄 长三角城市网
图为郑志狄(中)在察看新农村建设情况。(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郑志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分公司下派农村指导员。自2010年起,先后担任珠岙镇祥里村、珠岙镇溪下村、海游街道叶家村、亭旁镇汪家村、珠岙镇下洋村驻村指导员。每到一个村,他都虚心向农村干部、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也因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曾获市县两级先进农村指导员称号。
“百万不换”指导员是何许人?他就是三门县珠岙镇下洋村的农村指导员郑志狄。他帮助下洋村如火如荼开展新农村建设,让村庄大变样,村民受惠,该村党支部书记郑邦笔表示:“就算有人拿100万元来换我们的指导员,我都不换。”
肯吃苦的“实干家”
下洋村位于三门县珠岙镇小港片,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也是民富村穷的典型村。全村常住人口532户,共1634人。十多年来,该村基本未进行宅基地安排,而且老房多而破,居住条件差,村民反响强烈。
2014年,郑志狄成为下洋村指导员时,该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初期。搞好新农村建设,面上情况必须了解,但如何才能作出让村民们都满意的拆老建新计划?郑志狄思考再三,决定一人进行暗访。操场、小店……哪里人多,郑志狄就往哪里钻,以拉家常的方式让老百姓打开了话匣子。
暗访的那段日子,村里经常能看到一堆人围着郑志狄,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听着这些调查摸底得来的第一手资料,郑志狄明白了村民们的担忧——要做到村务党务全透明,重塑老百姓对村“两委”班子干部的形象。同时,他还根据村民意愿,不断修改脑海中的建设计划——尊重民愿,让老百姓自己建房,减少工钱开支,但外立面等建房标准必须统一按照规定来。
了解面上情况并确定“整体规划、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铺开”16字建设工作方针后,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也有序开展。会议研究、工作部署、思想教育……白天时间不够晚上补,周末也加班加点来研究,渐渐地统一了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意识,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郑志狄还从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入手,动员村“两委”干部将有能力、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拉进领导小组,动用一切力量,做好前期的排摸、走访、宣传工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破解了建设阻力。
善沟通的“调解员”
建设新农村,不能光说不做,然而如何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却成了困扰他们的首个难题。
幸好,郑志狄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只要你做到一碗水端平,老百姓其实是很好说话的。”郑志狄说。而他也将这一作风延续到建设工作中。为让所有群众接受土地补偿、房屋补偿办法,他不知道和村“两委”干部开了多少次会,也不记得跟群众作了几次汇报。最终,各项实施办法都在村民代表会议上一致通过。
“轰隆,轰隆……”2014年5月27日,下洋村首批老房开拆现场拉起警戒线,一间间老房顷刻间被推倒。仅两天时间,203户共424间的老房被拆除,这一结果的背后,承载着郑志狄及村干部的汗水。
对他们而言,做思想工作的那些天,每天都是在“战斗”:正月初二挨家宣传走访;分期分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村总体规划和方案告知村民代表、党员等进行讨论;清明召开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邀请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在外人士等各界人士为拆旧工作建言献策……
那时郑志狄每天奔波在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早上村民不在家,就中午去,磨破嘴皮不嫌烦,好话坏话全听尽,晚上又带着群众的呼声、意见,召开座谈会,4个多月,单单会议就开了不下百次。
所幸这样的付出收获的是当地群众的信任,是村居环境的改善。现在,下洋村拆旧建新的首批新房即将落成,郑志狄相信,虽然这些新房数量不多,但开好了头,今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