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慰问送精神食粮更让人温暖

春节临近,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里,隆化县庙子沟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却意外收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礼包”——三份当地报刊和一些书籍。“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有书报读了!”据悉,这是从该校毕业多年的爱心志愿者在新春来临之际为母校赠送的“温暖包”。

那些志愿者送报的目的不单单是把报纸送到学校阅览室,而是喜欢看到孩子们翻开报纸的那一张张笑脸。想到能为自己的母校师生送上“精神食粮”,他们的心里更多的是快乐、满足和成就感。岁末年初,寒冬时节,各地纷纷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并且,每年各地各部门对困难群众“送温暖”的范围都在逐渐扩大,救助物资也在逐渐增多,什么米呀、面呀、油呀、棉被呀等。但是笔者认为,为偏僻学校送书送报、送精神食粮的和为贫困群众送米面油同样有意义,更有高尚情怀。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籍报刊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能丰富大家的知识生活。送温暖更应送些能让百姓长本事的精神食粮,多送些增强百姓“造血”功能的智力扶持之举。据有关部门统计,如今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可以说,扶贫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为此,送温暖活动更要送给百姓脱贫致富的“钥匙”,突出“精神食粮”,帮助贫困户构建发家致富环境,找到致富的路子。

如何送“送温暖”才能让百姓尽早脱贫,感受关怀,怎样帮助那些真正困难的群众,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视察时,曾告诫当地党员干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千方百计使群众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就是说,我们在为贫苦百姓送温暖时,不仅要送米面,还要多倾听群众呼声,送智慧、送“精神食粮”。为学校赠送报刊和书籍这样的礼物,更让人心暖。事件本身就体现了离乡游子对学校、对家乡的关心、关爱和帮扶。通过积极营造起热爱家乡、关爱家乡教育事业的幸福氛围,也必将在进一步促进当地的人德教育、师德教育、公德教育等各项爱心教育。新春来临之际,各种送温暖活动、慰问活动开始,送温暖更应送“精神食粮”,不应仅停留在过去多年的古旧程序里,还要听听百姓呼声,根据贫困户需要啥等具体情况,送点书籍、报刊、项目,出台点扶贫政策,最终目的是能让贫困户能真正脱贫。真心希望各级干部都能够动真情办实事,对困难群众既要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又要做到智力扶持,让困难群众越来越少,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