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倾听群众呼声 崇阳:变“门禁”为门好进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镇强、通讯员 杨碧、王植报道:7月3日,崇阳全鸿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全智来到该县税务局办事,一进门就发现门口的登记处变成了服务台,工作人员更加热情周到,他不禁为这一亲民举措竖起大拇指。

“以前来县税务局办事,必须在门口保安处登记后,方能从大厅进入电梯口,比较麻烦。现在这样就方便多了。”陈全智高兴地说。

原来,该县一些机关单位在办公场所设有“门禁”。 “门禁”使得“门难进”,给群众办事设置了障碍,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也导致“新衙门作风”滋生。

“办公场所设门禁,群众进门都不方便,何谈找工作人员办事?”“门禁”问题不是小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为此,该县纪委近期对全县121家行政单位、办事服务机构(包括下属二级单位)的办公场所“门禁”问题进行了集中全面排查,发现有10家单位在办公场所设置“门禁”。

对设置“门禁”缺乏相关法规依据的2家单位,崇阳县纪委责令其进行整改,拆除清理“门禁”,实行开门办公、方便群众办事。

在“门禁”问题的集中排查中,该县纪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依托“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着力铲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滋生的土壤,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为加大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力度,县纪委将进一步推动作风监督检查常态化。”该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庞为学表示,今年已开展作风监督检查12次,结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给予通报批评3人次,批评教育17人次,对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防微杜渐。

此外,该县纪委还聘请了部分“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及村(居)民代表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充分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作用,着力查找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该县纪委将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大排查大整顿活动,通过举一反三、自纠自查,不仅整治办事难等有形的“门禁”,更要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祛除无形的“心门”,让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连心成为风尚。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