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将“群众满意”当作永恒追求

  “打天下,坐江山 ,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的康宁团圆……”一曲《江山》,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重要讲话,是对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挚诠释、深度开掘、深情弘扬,为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更加丰沛的动力。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解放洪流,从建国大业到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磅礴壮丽的革命道路。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上,群众给予的支持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人民群众对党、对革命、对军队、对共和国的哺养与支撑,也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我们党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励精图治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造福群众。

  诚者如斯,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启诲,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要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全面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全方位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为契机,真正走进群众心坎,把人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电)当“家书(讯)”,把群众诉求当“家事”,认真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每一项工作落到细处、实处,让群众的每一天过得更舒心、暖心、安心、省心、顺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清代郑板桥担任“父母官”时的心灵写照。一个封建官吏尚能如此爱民恤民亲民,我们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干部,怎能不更加热爱群众、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和力量源泉,时刻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情融情?值得欣慰的是,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高唱“三严三实”之歌、高擎“两学一做”之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厚爱,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中弘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传承“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等优良传统,践行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位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邹碧华、牛玉儒、兰辉、廖俊波、李保国、龚全珍……一个又一个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而鞠躬尽瘁的身影,永远屹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正如音乐史诗《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天下乡亲》所言——天下乡亲,亲如爹娘。养育之恩不能忘,高天厚土永不忘。”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句热切的话语蕴涵着山一样重、海一样深的情愫。让我们带着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心系群众福祉、扎根群众心坎,将“群众满意”当作永恒追求,让天下乡亲笑得更灿烂,让江山社稷永远坚如磐石、美如画卷!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