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深筑获得感厚植创造力

深筑获得感厚植创造力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学龙

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调研,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王学军将其归结为“一大目标,五大任务”。

  “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扎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则是其关键一环。就落实任务、实现目标看,它既是起点和动力,也是终点和目标,还是实践和过程。中部崛起闯新路,改革开放谱新篇,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根本利益;靠的什么?归根结底要靠人民群众创造力这集体力量。

  究竟什么才是人民群众真正的获得感呢?本人的理解是:

  没有实实在在,就难有获得感。必须出实招,给干货,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看得见,摸得着,可数可量,如习总书记要求的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人民才会有获得感。为什么不提幸福感而提获得感?就是为了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防止一味强调幸福而流于抽象和空泛。

  没有体体面面,也难有获得感。人民群众既有着物质需求,还有着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既要“里子”,又要“面子”。大家希望活得有尊严,能体面,享受公平,追逐理想,实现各自心中的中国梦,这种看不见的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家家户户,就难有获得感。中国古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感是相比较而言的,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历史的纵向比较,还有与他人及家庭的横向比较。如果不能保基本,保底线,如果两极分化过快过大导致阶层固化,如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严重滞后,如果“贫在闹市无人问”,如果“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某些群体“被增长”、“被平均”,他们在相互比较中心理不免会有失衡失落,甚至产生相对“被剥夺感”。

  没有明明白白,也难有获得感。获得与获得感,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获得感前提是获得,没有获得肯定没有获得感;但获得不等于获得感,有了获得不一定自然就有获得感。否则怎么会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增进群众获得的同时,不能放弃宣传、引导、沟通、交流,说到必须做到,做到还要说到,既不能硬件缺位,又不能软件失语,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让人民群众在有所获得的同时,获得感能油然而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上级要求、推进富民强县中,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成效显著,可圈可点。既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不断提高县民的经济收入,又在争取重大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中不断改善县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民生工程方面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不走样,自己探索的自选动作有创新。挤出有限的财力既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又帮助小微企业摆脱生产困境。正在实施的“十三五”规划,更为全县人民美好生活描绘着新的蓝图。县人大是权力机关,也是民意机关,多年来也自觉地以反映群众呼声、增进人民福祉为重任。早些年聚力推动石牌的桥、高河的水、职工的房、老人的家等问题解决;近两年重点关注群众健康的敏感点、社会安全的薄弱点和家庭发展的起跳点;今年则聚焦于三鸦寺湖湿地保护、《社会保险法》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等民生短板。

  尽管如此,全县人民的获得感究竟怎样?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还有遗忘的角落?本人心中确实无底。一是作为个人,还未能经常地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对周围群众的心理感受缺乏一种切肤之感;二是作为机关,还没有与全体群众联系的畅通渠道,未能建立权威规范的调查体系,缺乏完整可靠的统计数据。目前部分群众的就业门路还不宽,收入增长乏力;就医难、读书不易等问题尚未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改制严重滞后,新县城通行能力提升缓慢;仅本人联系的平山镇鸣凤村,据统计还有64户贫困户未能脱贫。个人的所见所闻也许是窥斑见豹,也许是盲人摸象,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必须透过问题,经常地、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以把握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消长起伏。

  樱桃好吃树难栽,小曲好唱口难开。幸福不会

  从天降,获得感等

  不来。从根本上讲,

  获得感的增长就是

  全体人民更多更好

  地共享全社会发展

  成果。没有发展,没

  有创造,何来获得?

  何来获得感?为此:

  一方面要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避免少数群众“坐等获得”的现象发生。在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过程中,群众无疑是享受获得的一方,但同时他们更是创造获得的一方。离开了人民大众创造力的迸发,获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获得感也无从谈起。因此既要创造条件,激励引导广大人民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自己的境遇,比如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扶贫更不可忘了扶志;又要有制度保障,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及时、更合理、更持续地分享发展成果。可以坚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强,其精神和物质的正能量就越大,其投入的能力、消费的能力和生产的能力,其创业、创新、创造的力量,都会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力,避免少数同志“有劳无功”的意识滋生。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干部肯定会有辛苦的付出,但这种付出不是对人民的施舍,人民在与我们并肩奋战;这种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干部同时也有获得。在发展经济、造福民众中,我们实现了理想,创建了事业,汲取了智慧,增长了才干,体现了价值,同时也还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增长的同时,我们不也应当有获得感吗?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仍有少数干部错误理解干部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借口为官不易,暗行为官不为,心中无区域崛起大志,身上无闯出新路干劲,面临“五大任务”作风不实,办法不多,实际上已在阻滞改革发展,阻滞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在“两学一做”中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破字当头,迎难而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为怀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须知,没有长长久久,也难以扎实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