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答好群众工作“网络题”

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网友给“省长信箱”的留言或投诉,直接连入湖南省网上信访系统,通过转交、交办、告知、直接回复等多种形式进行处理。去年一年,按期办结率达到93.6%。有示范,有机制,有平台——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基层主官,湖南各级领导干部努力答好群众工作的“网络题”。(7月17日 《人民日报》)

中国有7亿网民,网络时代,这7亿网民就是7亿只麦克风,就是7亿个记者,7亿个传声筒。面对网络,面对7亿网民的关注,党员干部应怎样才能应付自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一要求必须成为政府部门和干部们的必备技能。

曾有过报道,一些地方的一些领导怕网络,实际上是怕群众揭短吐槽和发怒,于是对于网络舆情,就有不好的做法:一是当发生网络不和谐现象时,抑制网络事件发展,把全部罪过推给网络,甚至把网站、网吧等一关了事;二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最后蔓延成大事件。三是疏导不力,按住葫芦冒出瓢,顾头不顾腚。一个地方出现了网络舆情,如果只是一味地遮盖、隐藏、支吾含糊,那肯定会“引爆”网络的关注度,其效果和结果可想而知。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党员干部必须要根据部门职能,关注民众吃喝住用行等基本需求,切实反映并维护公众利益,从而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关注,公开政府信息、创新社会管理、倾听民众呼声、加强群众政治参与,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维护政府权威的形象。作为开放性的问政方式,网络不能仅仅是听取民众诉求的有效途径,更需要干部们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转变作风,积极解决群众困难,把网络这一便民最快渠道的作用真正发挥到最大。

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研判能力,主动出击,尽早发声,及时回应网络关注。只要及时出来说清楚,主动担当,随时反馈,让关注者感受到处理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肯定会得到大多数网络人的理解和支持。网友给官方回复点赞“感谢你们及时回应”,“非常感谢领导!我们很快就看到有人来进行治理,很有成效!”……。这背后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交办的“链式工作机制”,更有将群众的事情记挂在心间,将群众的问题“马上办”落到了实处。网络上有民声,就必须要“民之所需 行之所至”。

“感谢你们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下去”,这是群众的期待,也更要求每一个政府部门和干部都要“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用“网上知民意”到“网下解民困”滋养人心、滋养社会,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文/曲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