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群众呼声 必须抢通“信号”
近日,笔者在调研中看到,一名乡镇干部的手机响起。电话里,村民急促的求援声清晰可辨。可这位干部却大声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这里信号不好!”言毕,立马挂断电话迅速关机。事情虽小,却很能说明问题。很显然,问题不出在手机“信号不好”,而出在干部本身的思想与工作作风。(新华网6月11日)
这样的事情大多发生在乡镇,有的乡镇地处偏远,信号强弱不定,无法正常接听电话,这给乡镇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乡镇工作复杂繁琐,随时面临群众诉求,一旦延误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进而影响干群关系,阻碍工作有序推进。某些干部为了自身清闲就钻了这样的空子,以“实在忙不过来”“这里信号不好”为由故意搪塞群众。
干部把群众诉求置之脑后,让要事拖拉,急事变险,最终导致群众利益受到损失,我们不否认乡镇工作的复杂繁琐,但工作繁忙不是逃避责任、敷衍事情的理由,更不能成为蒙骗群众的借口。以信号不好为由,搪塞甚至欺骗群众,把客观条件的限制滥用为推脱责任的借口,说到底是对群众缺乏感情的表现,折射的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真切地听到群众呼声,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呢?
从根本上堵塞漏洞,就要正本清源,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不仅出台相关政策,还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只有统一了认知,才能统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具体,我们要做到如下:
第一,出台细则,遵照执行。地方各单位和乡镇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规范公务员文明用语及禁忌用语的细则,让制度形成规范,约束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的言行。
第二,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学习可以不断的提升和巩固一个人的认知,定期开展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升华追求,在学习中内省自己,从而在精神层面统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追求。
第三,预防为主,强化机制。局部的隐患会影响全局,最终导致问题的爆发,在此之前,就要形成预防,坚决对应付群众诉求的逃避行为予以批评,不断强化机制,提升单位各部门运转能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四,齐抓共管,形成监督。乡镇工作事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党员干部,只有各部门相互搭力,凝聚力量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再利用有效的监督确保良好局面的长久保持。
第五,攻坚克难,改善通讯。某些乡镇地处偏僻,电话信号强弱不定,针对这种情况,各乡镇除了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电力通讯部门反映外,还应该自食其力,因地制宜,改善和优化通讯条件,确保通讯畅通,以便解决群众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