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安机关爱警惠警二十条措施新闻发布会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上午10时30分,在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常务副厅长刘培柱介绍《吉林省公安机关爱警惠警二十条措施》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马志刚、抚恤奖励处处长司秉秋,他们一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法制日报、香港大公报、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日报等21家媒体的近20名记者参会。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杨红军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杨红军:
当前,吉林省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治安形势平稳有序,全省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省公安厅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民警的职业保障工作,让广大民警有归属感、幸福感,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要责任。近日,吉林省公安厅研究制定了《吉林省公安机关爱警惠警二十条措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常务副厅长刘培柱,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二十条措施》的有关背景及相关措施内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马志刚、抚恤奖励处处长司秉秋,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刘副厅长介绍情况。
刘培柱: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省公安厅党委,对前来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公安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党委关于爱警惠警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全省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省公安厅近日研究制定了《吉林省公安机关爱警惠警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措施》)。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制定出台《二十条措施》的有关背景及相关措施内容。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两方面情况:
一、《二十条措施》的制定背景和简要过程
当前,全省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治安形势平稳有序。但是,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时空领域不断拓展,社会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风险隐患明显增多,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承担的任务、压力、责任、风险持续加大。面对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势和繁重任务,全省广大公安民警牢记使命,负重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建国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因公牺牲民警有439人,平均每年牺牲6.5人。近五年来,因公牺牲民警多达44人,平均每年牺牲近9人,平均年龄48岁;因公负伤民警346人,平均每年有近70人,相当于每5天就有1名民警因公负伤。就在今年的2月10日,我省辉南县公安局石道河派出所副所长赵天昱同志在执行抓捕任务过程中,与犯罪嫌疑人展开殊死搏斗,身中21刀,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42岁。赵天昱同志的事迹得到了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在追悼大会当天,有近万名群众到现场为赵天昱烈士送行。赵天昱同志是全省6万多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他是全省和全国公安机关的骄傲和自豪。
在广大民警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同时,公安民警的职业保障却相对落后。一是民警的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由于公安队伍数量较大,压职压级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在县(市)公安机关,科员以下职级的民警占到全部警力的90%以上,个别县市公安局占比达98%;二是休假休息时间难以保障。调查统计,按照每周五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每名民警平均每天加班达到3.3小时,全年加班时间达到861小时,相当于108个工作日。三是队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任务重、强度高、压力大的情况下,全省公安民警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已经成为广大基层民警的常态,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公安队伍的健康状况堪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民警占到民警总数的一半,患有高血压、肝胆病或心脑血管病的民警占到民警总数的一半,因病致困民警数量较大。四是困扰和影响民警依法履职的支撑性、保障性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如暴力袭警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增多、基层非警务工作负担依然过重、民警单警装备配备及使用训练不能完全适应实战化需要、民警知识更新储备及综合能力提升有待加强、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缺乏有效规范等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激发公安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省公安厅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民警的职业保障工作,积极主动回应广大民警期盼,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胡家福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省公安厅准确把握基层脉搏,多做爱警利警之事,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励斗志。2016年底,家福副省长再次批示,要求采取硬性措施,抓紧研究推出我省公安机关爱警措施。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和家福副省长的重要批示,省公安厅政治部按照“放眼全国、充分借鉴,立足实际,创新提高”的基本思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公安职业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准确掌握广大民警的所想所盼,同时部署相关警种部门结合职责主动研究提出爱警惠警措施。胡家福副省长亲自对文稿进行审改,并召开省公安厅党委会议研究讨论,确保出台的措施含金量高、可持续性强,能给民警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主要内容
《二十条措施》从提高民警职业待遇、关爱特殊民警群体、保护民警身心健康、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务实举措。
(一)聚焦公安队伍管理改革和职业风险保护,大力强化民警的职业保障。
重点措施有四条:一是大力推进人民警察职务序列改革试点,紧紧围绕核定职务职数、实施职务套改、组织考核晋升等重点环节,探索建立具有公安职业特点的民警晋升和交流制度,解决民警压职压级等突出问题,开辟公安民警相对独立和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在全面兑现警衔津贴调标政策的基础上,全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全面落实公安民警值勤岗位津贴、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政策执行标准,努力提高全省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水平。三是在落实全国公安民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机关公务员工伤保险的基础上,由各级公安机关再为民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或医疗保险,为广大民警提供多重风险保护。四是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民警休假,对执行重要安保维稳任务、重大警卫任务及其他紧急任务连续加班或法定假日应休未休的民警,及时安排轮休补休,在民警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期间,安排民警调休。对在重大安保任务和重大专项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与功模民警一并安排休养。
(二)聚焦特殊民警群体,加大关爱和救助力度。
重点措施有八条:一是针对特困民警,实施“千名困难民警帮扶计划”,每年在全省公安机关确定1000名大病特困民警,由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开展精准帮扶。二是针对困难民警子女,实施“百名特困民警子女助学计划”。从2017年开始,省厅依托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每年重点帮扶100名当年考入高校的特困民警子女,对考入大学本科的每人发给一次性助学金5000元,考入专科的发给3000元。三是针对因公牺牲和负伤民警,进一步完善抚慰政策。省厅依托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为2017年1月1日以后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慰金2万元,被评为烈士的,增发抚慰金8万元。对战时负伤的,各级公安机关及时进行慰问。四是针对功模民警,进一步落实记功授奖仪式制度、休养制度。五是针对伤残民警,省厅每年重点帮扶100名困难伤残民警,每人发给慰问金2000元。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疗养,不能参加疗养的一至四级伤残民警,发给一次性补助金2000元。六是针对烈士和因公牺牲民警遗属,建立走访慰问、体检、疗养及子女助学、子女夏(冬)令营等制度。七是针对长年两地分居民警,实施“团圆计划”,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民警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八是针对未婚和无房民警实施“鹊桥计划”和“安居计划”,努力解决民警婚恋和住房问题。
(三)聚焦民警身心健康问题,强化健康保护。
重点措施有三条:一是落实全员体检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诊治各类疾病。二是组织开展 “关爱民警健康基层行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民警健康保护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对因公负伤和急重病民警,按照“先诊疗后结算”的原则及时进行救治。三是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文艺体育协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各类警营文艺体育活动和警体赛事,进一步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四)聚焦现实突出问题,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重点措施有五条:一是针对侵犯民警执法权益问题,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民警履行职务受到侵害保障救济机制,保障民警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二是针对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全面落实《110接处警工作规则》,改进绩效考评,规范各类台账报表,压缩会议、文件、简报、检查。三是针对装备配备问题,将执法记录仪列入必配范围。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配发范围和标准,探索建立按需申领模式,最大限度满足民警实际需求。强化单警装备使用管理教育训练,提高民警执法执勤安全防护能力。四是针对民警知识储备和更新问题,鼓励民警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五是针对辅警管理问题,推动以省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吉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提升辅警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明确辅警分级管理、表彰奖励、入警优待、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伤亡抚恤等职业保障规定。
下一步,省公安厅将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严格的督导检查措施,组织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二十条措施》惠及全警,增强民警的获得感,切实将爱警惠警措施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也真诚希望社会各界多多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形成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社会氛围,警民携手共同推进平安吉林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杨红军:感谢刘副厅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1.劳动新闻:我是劳动新闻记者。在和平年代,付出最大、牺牲最多的是我们的公安民警。与此同时,民警家属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责任,特别是因公牺牲民警家属更是承担了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请问,爱警惠警工作对民警家属有哪些措施?
司秉秋: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凝聚着广大公安民警的辛劳、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更离不开广大公安民警家属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奉献。长期以来,广大公安民警家属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亲人投身公安事业,用真情和真爱给了民警温暖与幸福,用奉献和付出增添了民警信心与力量。特别是因公牺牲、负伤公安民警家属,承受着亲人伤亡带来的精神痛苦,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付出了巨大牺牲。对此,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将关爱民警家庭和家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上日程。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针对困难民警家庭实施“千名困难民警帮扶计划”和“百名特困民警子女助学计划”,为民警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大对因公牺牲、负伤民警抚慰力度,在落实国家相关优抚待遇的基础上,我们依托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为2017年1月1日以后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慰金2万元,被评为烈士的,增发抚慰金8万元。三是积极争取编制、人社和公务员管理部门支持,制定解决民警夫妻两地分居办法,分期分批解决民警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四是由组织出面,采取团购等有效形式争取购房优惠,解决民警住房问题。五是对烈士和因公牺牲民警遗属,建立走访慰问、定期体检、定期疗养、子女助学、子女夏(冬)令营等制度,全面提高遗属的待遇水平。
2.城市晚报:我是城市晚报记者。休假和休息权是法律赋予每名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请问为什么我们公安机关要把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作为一项爱警措施特殊提出来?
马志刚:当前,保证民警带薪休假和正常休息,已经成为广大民警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诸多新领域、新问题和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广大公安民警常常是加班加点,连续工作,民警休假休息时间确实难以保证。
特别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期间,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全省公安机关每天都有足够警力在岗在位执勤。长期超负荷工作,很容易伤害民警的身心健康,据统计,目前全省处于亚健康和患各种疾病的民警占比很高。公安厅党委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将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作为一项硬性措施提出来,确保广大民警在紧张工作后身心能够及时得到休整,通过保持民警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充沛精力,进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3.法制日报:我是法制日报记者。从媒体报道看,目前暴力阻碍公安民警执法甚至袭警案件还屡屡发生。请问,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维护民警执法权益?
刘培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代表国家意志和法律尊严,坚持依法护警、做好维权工作,既是维护公安民警个人的正当权益,也是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更是维护国家法律的神圣和尊严,对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严惩,绝不姑息。
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胡家福同志对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强调要将维护民警执法尊严作为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暖警爱警”工程来抓,依法及时查处暴力袭警、恶意投诉、诬告陷害等侵害民警执法尊严的案(事)件,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为民警依法履行职务当好坚实后盾,着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各级公安机关的维权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民警履行职务受到侵害的保障救济机制,依法从严查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建立不实举报澄清机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为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务提供强大支撑。
4.香港大公报:我是大公报记者。省公安厅党委制定的爱警惠警措施内容全面,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请问,我们如何保证措施落到实处?
马志刚:制定出台《二十条措施》,是省公安厅党委主动回应广大民警的热切期盼,着力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们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保证工作落实:一是将落实爱警惠警措施摆上各级有公安机关党委的工作议程,要求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省厅将对二十条措施逐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列表推进、挂账销号,实时调度和掌握工作进度。三是适时派出工作组,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对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四是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对市州公安局综合考评,增强各地贯彻执行的主动性。
杨红军: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