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举报官员涉腐者”是“打虎”还是“护虎”?
昨日,本报披露连云港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何福康,因授意表弟发布检举市领导涉腐网帖,被连云港海州区检察院以涉嫌诽谤罪为由提起公诉,现已被羁押9月。其他多名相关人员被提起公诉。(《新京报》7月10日)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六点六亿网民,庞大的网民群体构成网络社区使人们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网络举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的手段,网络舆论监督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连云港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何主任掌握着当地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第一手调查材料,他上网发布举报贴,反映官员涉腐问题,正是有的放矢。事与愿违,何主任反因上网举报领导涉腐而被追查,公安机关羁押9月,区检察院以涉嫌诽谤罪为由提起公诉。
在其位、谋其政,不论其权有多大、官位有多高,调查官员违纪违法问题是何主任应尽职责,按要求向上级部门报告,在当地官方逐级解决问题。为何如贩夫走卒,匿名发表网贴举报?是因为反映的是顶头上司纪委副书记和高官常务副市长违法违纪问题,而致身陷囫囵,当地受阻,才授意表弟到上海、安徽等地,利用网络发帖举报。尽管网络匿名举报可以不打草惊蛇,对举报人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举报材料比较详实,利于保存,检察机关比较提倡。这一张匿名举报贴还是给何主任带来了人身自由被限,“身败名裂”,牵连众多亲朋好友被查被诉。他,为何义无反顾?在专业法纪机关工作多年,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会不知。出此下策,如此后果,个中曲折,耐人寻味。倾尽全力图什么?即使举报贪腐属实,对其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被追查、遭报复的风险,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党和国家吧。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典型问题点名到姓通报,可以形成有力震慑。从这个立场出发,网贴举报应被提倡。据权威机构统计,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大约有57%来自群众举报,群众举报已成为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源头活水”。最高检方面也肯定了举报人的积极意义:“要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这样案件来源才能源源不断,才能把贪污贿赂不断肃清下去,树立社会正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提供的线索不完全或者信息不确切,也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基础,不能把举报人当侦查员,而求全责备。保护广大民众反对腐败的热情很重要,对举报者进行司法干预应慎之又慎。官员不服,可“告诉”法庭,对簿公堂。不该羁押却关9月明显已违法,应予纠正。
网络监督不能因噎废食。整风肃纪权威部门的何主任,站在反对贪腐的风口浪尖。正当上报途径不通,通过网络举报平台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何主任一家子通过“非正常”渠道,甘冒被诉的风险,还是将问题曝出来了,防止了势态继续恶化。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近日有记者在西部矿业股吧等网站检索:原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前曾被多次网贴举报。正当渠道走不通,网帖“坑爹”一发就灵,妻女把举报内容发到网络上,怀化市委巡视组联络办副主任腾树旗包养情妇的问题当天就摆上台面。一则题为《人大代表豪赌贱卖股民财产六约全体股民揭露内幕》的网帖,虽经查,反映问题有些夸大其辞,但还是引起当地重视,涉腐人员被停职处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其积极意义可窥豹一斑。“小三”吃醋,并在网络上公开举报深圳海关稽查处干部受贿,导致下属慑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和法律的威严而投案自首,也传递出网络监督的正能量。网络曝光正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舆论热点,以多种方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贪腐形势严峻,许多贪腐案件得以侦破就源于群众举报,提供重要线索,应珍惜群众作为“义务线人”的辛劳,善待群众举报苦心。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还是应站稳立场,排除干扰,独立办案。公诉“举报官员涉腐者”,混淆了“举报”与“诽谤”的概念。不该羁押却关9月,销毁证据时间充分,这是“反腐”还是“护腐”?是“打虎”还是“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