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又到一年3.15,你准备好了吗?
又到一年3.15,央视在行动,机构和散户们也没闲着,纷纷奔走相告“3.15来了,小心踩雷”。而历年因为3.15而遭遇黑天鹅的各家上市公司估计此刻也对央视的3.15晚会是心有余悸。但从过往几年各家上市公司的应对来看,当前A股上市公司对于在应对3.15所引发的负面舆情方面准备不足和危机公关缺乏技巧。2014年的高鸿股份在被曝泄露用户信息后,章法打乱,先否认后承认,不仅未能消解舆情反而推涨了舆情。2015年,工行、建行以及中国银行被曝出假证也可办卡一事,三大行也只是草草地发了一纸公告回应,被指毫无诚意。如今又到3.15,新财富舆情中心特推出《上市公司3.15危机应对指南》,以飨大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危机应对工作也应从3.15之前着手。3.15之前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自查
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企业自身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周全没缺陷,企业内部管理也是十分地和谐,公司领导也是受人爱戴,那么简直是一切完美,企业丝毫也不必对央视3.15晚会有什么恐惧。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所以3.15之前的自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原《新京报》资深记者阳淼就建议企业应对3.15,第一步首先要查亏心事。一定要知会公司的产品、运营部门,进行内部自查,还要联合在微博、知乎、贴吧、客户论坛中查找关于本公司的负面投诉、议论。据内部消息,央视315晚会最长的制作周期是数年,但从成本考虑也不能做这么长时间的预案,一般来说,半年以内的投诉、质量问题,还没有处理干净的,就应该写进预案。
除了自查外,中青报曹林还建议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预判今年的维权热点。曹林表示,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不好,员工有怨气,会把企业问题“捅”到网上,今年很多产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可能都是从企业内部突破,处理好内部关系比外部公关关系一样重要。除此之外,曹林还建议企业在3.15之前今早采取手段消解掉历史负面舆情。曹林建议,全网、全媒体监测涉及本企业的消费维权案例,发现了要迅速给消费者回应,避免形成舆情,发酵成像青岛大虾那样的典型的、代表性的案例,避免成为舆论公众的“315情绪”的发泄口。
二、做好舆情监测、做好舆情监测、做好舆情监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做好舆情监测是企业应对3.15危机工作的应有之义。上文所述的自查其实也是舆情监测的一种。这里之所以要将舆情监测单独拎出来说,其实是想强调,借助舆情监测技术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信息千千万,但靠人力去实现7x24小时的舆情监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借助于现有的舆情监测产品以实现全天候全网的负面舆情监测,就成了3.15危机应对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利用技术平台也能节能大量的时间与人力,以方便后续的危机应对工作。
三、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做好危机应对预案
成立危机处理小组,专职专人,分工明确。谁负责监测,谁负责分析,谁负责对外的媒体应对工作,都要事先做好安排,各司其职,尤其是要注意统一对外的消息出口。若企业出现负面舆情,面对媒体采访,最好出口一直,内容一致,避免出现多个部门同时回应,消息相互打架的乱象。除了做好人员分工与制度安排外,还应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过往负面舆情的特点做好危机应对预案。上文提到的自查,其实就是为做危机应对预案做准备,通过自查或者依靠大数据技术挖掘出今年可能出现的3.15热点,参考自身过往是否曾出现过类似负面舆情,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好危机预案。
3.15之前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3.15当日就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边看晚会,一边准备处理各种危机吧。危机发生后,要首先确定这个危机是针对谁的,是自己所在企业出现了危机,还是同行出现了危机。著名自媒体人万能的大熊建议,如果自己被点名,那么迅速准备好声明,展开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告诉大家;如果是竞品被点名,也要迅速准备好发声。大概意思是,我们很遗憾,但行业并不全是这样的,需要自律。无论是自己被点名还是竞品被点名,应对危机的首要原则都是速度第一,坦诚相待。品牌训练营创始人、蓝色光标活动树运营及市场部总经理班丽婵表示,真诚和第一时间是危机公关的最为重要的解决之“道”。要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不然则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48小时内,都是危机公关的关键时间。
除了快速坦诚以外,危机应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舆情监测工作,认真分析网友观点。
负面舆情发生后,首先应对当前负面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舆情主要在哪些平台上传播,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还是各类论坛。每个平台上的扩散情况如何,网友参与讨论的热情有多高。对这些有个大概了解之后,还需对网友观点做个简单的抽样分析。著名自媒体人黎媛表示,虽然按常理,负面评论会占大多数,但“负面”并不等于“没有价值”。这个工作很重要。通过分析网友评论,一方面可以找到危机公关下一步的突破点,转危为机,另一方面也可反馈给业务部门和高层,为其进一步的决策做参考。
二、敞开大门,准备迎接媒体。
负面舆情爆发后,各路媒体肯定会接踵而至,提出各种采访要求。这种时候切不可紧闭大门,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舆情宜疏不宜堵,主动积极地应对媒体的各类提问,及时向媒体传达有效信息,有助于舆情的及时消解。除此之外,必要时,企业还应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外界传达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媒体的上门。积极应对媒体的同时,也应注意网友的动向。必要的时候通过微博、微信或者其他渠道与网友互动。在与网友互动时,要始终保持低姿态,有问题时需展现出自己获取网友谅解的诚意,没问题躺枪时则应时刻强调自己与中枪者之间的区别,将自己从从负面舆情中剥离。
三、必要时停牌
作为上市公司,首先要对投资者收益负责,如果3.15当晚曝出的负面舆情足以对公司股票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及时申请停牌,以避免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
四、注重事后修复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卷入负面舆情,当一场负面舆情结束时,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伤害。那么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以及负面舆情消解后,企业都应有意识地修复或者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但在事后修复的过程中,企业应注重技巧,免得弄巧成拙。光明乳业2014年在经历了多次产品质量风波后,大手笔在《人民日报》刊登公开信向消费者致歉,不曾想被指道歉无诚意变相打广告。(新财富舆情中心 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