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舆情聚焦:中小学语文教材“换血”

  近日,语文出版社1-9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完成,将于今秋在400余万学生中投入使用。此次修订有40%的课文被替换,古诗文比例大增。围绕“《南京大屠杀》一文去哪儿了”“为什么要更换40%的课文”等话题,语文出版社新版语文课本引发网友大讨论,且舆论波折:从被误解而遭“讨伐”,到澄清事实获点赞。

  事实上,无论是压缩鲁迅的文章,还是收录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每次语文课本修订,都能引发一次大讨论。

  回顾语文教科书百年史,每次大规模课文替换,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20年代的小学国语教育,用白话文全面替换文言文

  第二次,50年代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朱自清的名作《背影》,被逐出教科书

  第三次,从1954年起,学习苏联经验,中学阶段的“文学”课本大量选入名家名作和古诗文,淡化了政治宣传色彩

  第四次,1958年,语文教材大换血。五四到解放前的传统名篇,几乎无一幸免被逐出了教科书

  第五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毛主席著作成了语文教育的“基本教材”

  第六次,改革开放后,传统经典文章逐渐回归,但与真正的思想解放仍有很大的距离

  第七次,刚刚发生,语文版教科书40%文章换血,古诗文比例大增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监测系统显示,5月23日-5月29日这一周,关于“新版语文教材”的话题舆论发酵,成为舆情热点。围绕该事件设置的舆情,正面信息占19.49%,负面信息占34.53%,中性信息45.99%。信息来源方面,新闻来源以46.61%排第一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