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2015十大教育舆情事件盘点 江西高考替考居首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人们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凡是与教育相关的话题、事件都极易引发关注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回顾2015年,教育领域既有创业创新、高考(精品课)统一命题等相关政策备受关注,也有高校反腐风暴、校园暴力等负面舆情事件受到舆论追捧。教育舆情网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网络教育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机构,通过运用自主研发的网络教育舆情监测系统,选取了教育舆情较为集中的微博、论坛、门户网站和微信等平台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依据,汇总出了2015年度十大网络教育舆情热点事件。

注释:此关注度排行中的最终汇总数据是微博事件相关转发量;论坛事件相关帖文点击量;门户网站事件相关新闻跟帖量;微信事件相关文章阅读量之和,其中微信相关文章阅读量中均为“X万+”,这里仅取其整数作为统计数据。数据搜集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关键字多途径、全文搜索得出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随着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有可能衍生出网络新词,存在一些帖子并不是讨论该事件本身而是引用网络新词的状况,这里也一并计入。

1.江西高考替考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教育部通过其官方网站对江西高考替考事件做出回应,称“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7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发布通报称“截至目前,根据公安部门和联合调查组已查明的有关事实,共处理各类人员42人,其中涉及22名公职人员。”

分析点评:高考替考行为不仅破坏了考试秩序,损害了教育公平,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唯分数论的学业评价方式,促使考生及家长以身试法,为了保证升学率,甚至有些学校和教师会纵容类似替考行为。替考行为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翻新,违法成本低、利润高使得替考事件频繁发生。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全国研究生考试、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公务员(课程)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实施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2.校园足球改革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中管办分离和校园足球成为舆论焦点。《方案》规定: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不设行政级别;举办世界杯、国足踢进世界杯是目标;建立职业联赛理事会运营中超;研究发行中国联赛足彩;加大国足投入,新建两个训练基地;到2025年建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分析点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曾经提出的观点,如今终于可以落地生根。学校体育改革让校园足球执牛耳是与国家体育事业改革相一致的举措,可以借助国家层面的改革获得政策红利,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学校体育乃至中国体育的改革。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校园足球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沦为“政绩工程”,并且配套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需紧随其后。任何改革,不论大小,总会触及不同人的利益,改革本身是一个彼此间博弈与退让的过程。校园足球才刚刚上路,我们仍需在争议中呵护其一路前行。

3.高考统一命题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3月8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试卷范围将扩大,今年,江西、山东、福建3省高考将不再自主命题,采用新课标一卷试题国家统一试卷。“统一命题”并不意味着全国用同一张试卷,而是强调一纲多卷,即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根据国家考纲和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各省市基本教学情况,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一套相对独立的试卷。

分析点评:各专家对新政策的讨论与解读以及网友对“统一试卷”利弊的讨论,都折射出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与困惑。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不仅需要考试公平,还需要录取公平。然而,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同样存在问题,一方面因为统一命题保管、运输风险大,容易泄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各省之间的高考分数不再有可比性,避免矛盾。统一划线亦存在弊端,各个省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差异客观存在,让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整齐划一,对于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因此,平衡各省之间的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缩小省际之间的差异,推行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和名额平均分配相结合,这些才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关键。

4.贵州四名留守儿童集体自杀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集体喝农药自杀。4个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最大哥哥13岁,最小妹妹5岁。经公安机关调查,4名儿童系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发生后,毕节市委和七星关区委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对在该事件中负有相关责任的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及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黔、教育局局长叶荣和田坎乡茨竹村包村领导薛廷猛被停职检查;七星关区田坎乡党委书记聂宗献、乡长陈明福被免职等。

分析点评:留守儿童一直是公众极为关注的一个群体。近年来,诸如留守儿童遭虐待、性侵等安全事故频发,一直撩拨着公众的神经。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除了立法当与时俱进,务求实效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保护留守儿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5.广西“助学达人”性侵受捐女童事件

事件概述:“百色助学网”是由广西百色隆林县沙梨乡人王杰于2006年3月以个人名义建立的,主要为百色地区的贫困学生募集助学金。王杰称网站创办9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共接受逾万名爱心人士捐款700多万元。然而,2015年8月13日,曾被媒体誉为“大山里的天使”的王杰,露出“魔鬼”真容:9年来,王杰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在宾馆、出租屋性侵多名女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利用受助女童的弱势和无知,王杰组织她们为广东、上海、江西等地多名有特殊需求的老板提供性服务敛财。

分析点评:自郭美美事件后,中国红会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至今仍为公众调侃诟病,而就在人们更多的把目光投向民间公益组织之时,广西民间公益组织“百色助学网”曝出性侵丑闻,其持续时间之久,受害人数之众令人发指。九年时间里,受害学生、老师、当地政府、学生家长、捐助者集体失声,无一人报警求助,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而王杰把性侵视频发给有意向的捐助者这种肆意张扬的行为背后,是否真如他所说“有官方背景”,也值得探究。可以说,正是相关部门对种种小苗头视而不见,忽视对有可能形成负面舆情事件的追踪监测,才将自身置于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最终导致了这起波及全国的舆情事件的爆发。

6.17名研究生转学湖南大学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1月21日,湖南大学被曝一次性接收来自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17名硕士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事件被曝出后,湖南大学宣传部部长唐珍名表示,“他们的转学程序都合规”,随后,17名研究生转学理由被曝光,“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雷人理由让人心生疑问,这符合的是什么程序和规则?最终,湖南大学经研究,撤销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所做出的同意2013级17名外校硕士研究生转入该校的决定,按相关程序办理。同时,决定启动相关责任追究程序。

分析点评:湖南大学在通报中把该事件简单归咎于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规定把关不严的问题实在不妥,那份转学生名单背后的猫腻,绝不是撤销了同意转学决定就能够平息舆论的。事发后另有媒体曝光“有教育厅官员承认儿子转学”,为公众此前的猜测提供了有力证据,舆论确信转学事件涉及教育腐败问题。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逐渐明了,“圈内人”“符合规定”的转学以失败告终。反思频发的教育腐败问题,在教育相关部门建立严谨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高校在处理转学问题时应秉持严谨、客观、公正的思想,处理过程中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除了有专门的教育相关部门监督外,还应随时接受社会的监督。

7.浙江一小学生遭初中生暴打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6月21日,一段初中生围打小学生的爆料视频被大量转发。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名小男孩脖子和身上被绳索捆着,数名年纪稍大的男生对小男孩拳打脚踢,将点燃的香烟头丢入孩子衣服内,对小男孩进行追打。小男孩无处可躲,被逼到墙角后惊恐大喊,哭泣求饶,男生再次用烟头对小孩进行虐待,并互相嬉笑。22日,在事发地庆元县教育局及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四名侵害者家长代表自己和子女向受侵害者及其家长赔礼道歉,被害者家长表示谅解,接受道歉。27日,被虐男童获9万补偿,4个施暴孩子家庭共同承担赔偿。

分析点评:该事件中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回应还算及时,在视频被曝出的当晚,庆元县公安局就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该事件已引起高度重视,并表示调查结果会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其处理速度也得到了认可,在次日凌晨通过微博跟进调查结果,4名施暴者已经到案。然而,及时的回应也没能逃过舆论的谴责,简单道歉的解决方式引发舆论的热议,认为道歉只是敷衍了事,指责当地警方及相关部门办事不利等等。诚然,处理结果直接关系着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是否能够增强施暴者的法治观念、道德意识等。舆论质疑的焦点也在于此,担忧处理结果如果不能以儆效尤,那么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平,还是对施暴者违法行为的纵容。

8.高校掀反腐风暴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11月24日下午,中纪委网站通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分,其中校长、副校长被免职,书记受到通报批评。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书记被“一窝端”的新闻热度还没有褪去。12月1日,教育部对近期查处的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4起违纪事件做出通报的消息再次刊载在中纪委的官网上。一周之内接连四所名牌高校领导被免职,在教育圈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震荡。

分析点评:一直以来,学校基础建设、考试招生、经费管理等是高校腐败的高发领域,而新一轮的高校反腐矛头直指领导干部作风——违规使用公务车辆,办公用房超标、违规为子女办婚礼等。细节决定成败,对待一切高校腐败问题“零容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反腐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遏制教育腐败问题,教育部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等,虽然教育部门禁令频出,高校涉腐事件依旧频繁发生,其中关键原因在于高校权力过于集中、高校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使得相关信息公开流于形式,不利于打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

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事件概述: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分析点评: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是大势所趋。大学生就业难是客观事实,提高其创业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无论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须全社会一起攻坚克难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10.多地学校频现毒跑道事件

事件概述:2015年10月13日,江苏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对此,校方无奈表示,找遍了当地所有检测单位,均无法出具检测报告。调查发现,我国已建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是一项行业空白。14日,江苏省教育厅回应,此次出现问题的塑胶跑道均为学校自筹自建,省教育厅已责成有关单位对出现的问题,必须委托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公布材料供应商及施工单位的名单。

分析点评:12月,北京多所学校又现毒跑道。毒跑道事件又一次将校园安全这一敏感话题推到舆论面前,舆论的鞭挞、拷问,让涉事学校、管理部门等陷入舆论漩涡,备受质疑和谴责。管理部门、涉事学校难逃监管失力之责,所谓的“彻查”以“我国已建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竟是一项行业空白”、“我国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为借口必然难逃舆论的谴责。另外,浙江有毒跑道在9月已出现问题,到10月该省相关部门还在说检验合格,实在是难以自圆其说。如此“彻查”、“检测”的结果是无视学生健康、藐视舆论监督的体现,更是从学校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失职的表现。

自动播放

江西替考"后遗症":替考公司因找不到枪手毁约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