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一带一路”国际舆情四大热点
近日,零点集团国际关系事业部对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20家重点英文媒体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重点英文媒体发布与“一带一路”有关报道共124篇,其中简讯类5篇,话题或综述类96篇,深度分析类23篇。报道数排名前三的媒体分别是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和印度时报。
整体来看,第二季度外媒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有以下四个重心:
一、外媒整体认可习主席出访中东欧成果,部分文章担忧“一带一路”计划冲击欧洲传统产业
习近平主席出访波兰和塞尔维亚并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受到外媒广泛关注,报道内容主要集中于中国与波兰、塞尔维亚的项目合作进展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意义。俄罗斯卫星网文章称,习近平主席此举是巩固中国在欧洲的外交支点。中国与波兰将在波兰“负责任发展计划”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展开合作,并达成一系列贸易合作协议,将双边关系提升到“长远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高度。
习主席访塞期间,中塞签署约20项合作协议,涉及高速铁路、垃圾发电厂等,其中河北钢铁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了塞尔维亚-梅代雷沃钢铁厂,并计划将其打造成欧洲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部分媒体对相关合作表达了担忧。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中东欧国家正在争夺中国的投资,同时设法在新市场提升自身产品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同时,欧盟的钢铁生产商严重担忧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准欧盟国家”的钢铁厂收购会加剧不平等竞争。俄罗斯卫星网《丝绸之路:习近平访问贝尔格莱德,商讨数十亿美元的协议》一文指出: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合作如果妨碍欧盟利益,则“新丝绸之路”可能面临美欧共同发难。
二、多数报道看好中俄合作前景,日本时报渲染俄罗斯可能失去中亚经济主导地位
涉及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文章中,多数报道对中俄合作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中俄协同”特别是新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功对接,是泛欧亚新丝绸之路项目顺利发展的关键。显然,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中印地缘政治竞争、中俄利益摩擦和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重塑世界秩序方面展开博弈等三大地缘政治挑战面前,中国在俄罗斯方向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一季度,中俄协同合作项目扎实推进。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了中国准备投资俄罗斯农业项目、俄方开始建设跨越黑龙江(俄方称阿穆尔河)铁路桥主体部分等。英国《金融时报》和《每日邮报》5篇文章报道中国为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液态天然气项目(YamalLNG)贷款120亿美元。
《日本时报》的《普京出访中国巩固关系,但阻碍仍在》一文称,中国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展开多边外交将引起莫斯科的不安。中国除了承诺与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合作之外,还强调了与哈萨克斯坦及其他俄罗斯传统友好国家的双边合作,可能导致俄罗斯失去在中亚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
三、印度对一带一路既融入又排斥,对中国扩张影响力表示担忧
在19篇讨论中国与南亚地区关系的文章中,14篇来自印度时报。整体来看,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印度媒体已不再是全盘否定和建议政府拒绝响应“一带一路”,而是朝着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建议本国政府、企业参与的方向转变;但对于中国在南亚扩张影响力依然警惕,并对中国资本进入南亚各国表示忧虑。
《印度时报》发文指出,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正引起印度的焦虑,这一计划既可能对印度构成战略和经济威胁,又可能带来机遇。一方面,印度担心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的扩张,对中国“一带一路”持保留意见;另一方面,印度又努力融入,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推进“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印还将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框架下扩大反恐合作。
《印度时报》的《中国或将在马尔代夫南部建设港口》一文称:尽管马尔代夫一直声明“印度优先”政策,然而当马尔代夫总统阿布杜拉与印度总理莫迪谈论南亚地区政治稳定问题时,仍要考虑中国对马尔代夫的重要性。有迹象表明,马尔代夫有意让中国在其南部岛礁的戈杜岛(Gaadhoo)建设港口,戈杜岛位于一度半海峡入口,该海峡是穿越马尔代夫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对印度具有战略意义,印度担忧中国建设港口将冲击印度洋地区的力量结构。《斯里兰卡无视印度的担忧,为中国通向印度洋开路》一文称:亲印度的斯里兰卡政府与中国的关系同样取得进展,斯里兰卡经济低迷,不得不与中国增进关系并加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
四、部分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将挑战国际秩序,并可能引起新的发展问题
尽管认可“新丝绸之路”获得沿线多数国家支持并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媒体不在少数,但部分媒体对中国的“经济扩张”仍持谨慎态度。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在中亚的“丝绸之路”:变革还是剥削?》一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对中亚的长期投资为基础,这有可能在未来促进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从中国在中亚的投资与合作历史记录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会加剧经济不平等和贫困治理难度。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中国以“新丝绸之路”展望经济未来》一文把“一带一路”同美国“马歇尔计划”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正在改变、重塑贸易规则和其他“长期存在的关系”,即以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
俄罗斯卫星网《后奥巴马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逻辑》一文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威胁到了美国的经济前景并挑战美国的地位。文章认为美国难以接受和承认中国修改现有的规则,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割裂欧洲与俄罗斯,同时要阻止欧洲加入亚投行,也要防止欧洲与中国走得太近。美国《赫芬顿邮报》的《美国与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但仍要和睦相处》一文指出,“不允许中国书写21世纪的规则”这样的说法将长期影响中国未来的外部环境和中美关系。
附:纳入监测的全球二十家重点英文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全国广播公司(NBC)、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时代周刊、赫芬顿邮报、BuzzFeed;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每日邮报、经济学人;日本:读卖新闻(英文版)、日本时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印度:印度时报;俄罗斯:卫星网(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