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焕发党员队伍活力
——桦甸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桦甸市坚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围绕大局、紧扣中心、服务基层为目标,不断探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水平,党员队伍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桦甸市注重党员发展,着力抓好党员队伍“源头活水”,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在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规模与结构、“入口”与“出口”、积极与慎重、继承与创新,稳定性、连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年度发展党员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倾斜”。一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倾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向退伍军人和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为培养选拔“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社区干部打好基础;三是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倾斜;四是向一线妇女倾斜,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2015年,共发展160余名农村致富能手、25名退伍军人、35名农村一线妇女入党。
桦甸市注重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坚持融入经常、务求实效,切实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宽松软、不严不实等问题,解决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分门别类开展支部书记培训。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表态发言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分门别类,对机关、街道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在线平台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
桦甸市通过设立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基层组织微信群,打造基层党员群众交流平台,建立党员思想动态、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互联网、党员接待日、12371党员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建立思想动态数据收集系统,在重大事件、重要节点进行基层党员思想状况监测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双重管理,明确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积极构建基层党员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把评议结果作为党员推优树典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桦甸市还注重作用发挥,不断强化党员队伍服务功能。近年来,桦甸市不断探索促进党员主体作用发挥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员设岗定责,搭建各领域基层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平台。加强基层各领域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结合大走访、大帮扶工作,开展常态化服务,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将服务活动做到党员群众心坎上,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受群众欢迎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基层党员承诺、践诺、述诺责任机制,将党员参与活动、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和量化计分,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开展流动党员带信息回乡、带项目回乡、带技术回乡、带资金回乡、带发展理念回乡等“五带”活动。
桦甸市注重关怀激励,有效地激发困难党员内生动力。桦甸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责任机制。为了改变以往帮扶工作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由组织部门负责牵头,逐步实现科学落实帮扶工作,均衡安排各部门的力量,使帮扶工作更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更加突出。在形式上继续扩大“三帮双促”和“干部下基层”的成果,新增加了以党支部为主体的“双包双联”和广大机关干部为主体的“三帮一联”。为避免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一阵风一阵雨,雨过地皮干”的情况,桦甸市逐步完善社会扶助体系,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切实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困难党员真正地感受到来自于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困难党员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