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状元太丢人 高校颜面何存?
抢状元太丢人 高校颜面何存?
每年6月底至7月初,高校各显神通,各地都在上演“抢状元”大戏。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监测系统显示,6月20日-6月26日这一周,关于“北大清华抢状元”的话题舆论发酵,成为舆情热点。围绕该事件设置的舆情,正面信息占9.53%,负面信息占13.47%,中性信息77%。信息来源方面,新闻来源以37.29%排第一位。
本周,各地高考成绩放榜,新一批的高考状元也纷纷亮相,引发了社会热切关注。随即,一则清华北大连夜抢人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
23日凌晨,2016河北高考分数放榜,从相关学校获悉,2016河北文理高考状元均来自衡水中学。其中,理科状元孟祥熙,总分724,文科状元袁嘉玮,总分706。据衡水中学外宣科主任张永介绍,6月22日晚上,两位状元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接到北京。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成绩蝉联河北省16连冠。
据衡水中学外宣科主任张永介绍,6月22日晚,两名状元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接到北京。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2015年7月8日就曾报道称,清华与北大两所大学吸引优秀学生的争夺战异常激烈,毫不亚于打仗。2015年6月底在四川,北大招生组通过微博批判了清华大学给报考北大的学生打电话诋毁北大的行为,清华大学则上传了北大用钱吸引学生的文章,在教育部予以警告之后事态才得以平息。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5年7月1日则报道称,内地某知名中学老师称,在他们的学生眼中,北大清华都是“备胎”,真正优秀的学生瞄准的都是世界级的名校,“北大清华在全世界排多少名?”
该老师还表示,北大清华继续争夺高分考生只会加剧优质生源流失,“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情怀,没有底线,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报道称,不单内地的北大清华互掐争夺优秀学子,在国外的高校中也屡见不鲜。
7月4日,在北京大学2016年中学校长论坛暨全国中学骨干教师综合教育能力提升博雅讲堂启动仪式上,北大副教务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沉简对这种状况表示,状元本身并不值钱,状元和其他学生并无区别,抢状元太丢人了,高校颜面无存。
对于高校给状元钱的做法,他更是认为毁坏了社会风气,感喟“大学颜面何存,师道尊严何在。”李沉简招录学生,甚至弃高分而录低分者。他说:“按分录取多简单啊,照着分数从高到低一个个录就行了。”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对面试官要求更高。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他主持北大上海招生工作的三年,没有发生过争抢状元、高分学生的事件。
李沉简称自己“作死”做了3年招生工作,负责北大在上海的招生。他不理会分数线,靠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看学生几年的学业、竞赛项目、全面表现、多个教师推荐、北大教师面试等方式,完成了三年在上海的招生,“上海70%的学生是靠综合评价进来(北大)的。”但此后他将不再做招生工作。
李沉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上海进行的高招,是一块实验田,是高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得到了北大的全方位支持。事实证明也是可靠可行。
去年他招了一位女生,她曾出过两本小说。但如何确认这两本书是这位女生写的?他请了10位北大中文系教授对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面试考核。还有一位男生,有两项科创成果,且已进入生产环节。要证明这两项科创成果是这位男生的而不是别人帮忙发明的,为此李沉简又请了10位教授对他进行了面试,要求学生现场动手实验。
“这样的学生,你还要分数线吗?”李沉简说。
但让他吃惊又欣慰的是,这些学生往往分数也非常高。“比如前面那位女生,并没有用到加分。”李沉简不仅了解这些学生,对学生父母是做什么的也一清二楚。
“我举贤不避亲。”李沉简毕业于华东师大二附中,经常有熟人请他看看孩子,“可以看,但能否通过,完全是看学生。”
他甚至连母校送的月饼都不敢收,“因为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我自己买咖啡、买茶,这个总没问题了吧?”
“有的家长不服气,没问题,我们全程有录相,要保存5年的。你可以看看你的孩子,再看看别的通过的孩子。”他如是说。
北大在上海进行的这种“实验”能否在全国推广?李沉简表示,这是有特殊性的,上海的教育本身非常发达,上海生源入校后的表现也优秀。“说不定5年以后会有北京、天津、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都纳入进来呢?10年以后,说不定全国都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呢?”
在4日的论坛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及多位教授都对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进行了阐释,认为中国目前进行通识教育很有必要。
教务部副部长、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主要是以专业教育为主的苏联模式,在逐渐转变为以通识教育为主的英美模式。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通识教育是受阻的。
秦春华认为,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通识教育中的“通”与专业教育的“专”是相对应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专”意味着精深,而“通”往往意味着广、杂,“专”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通”。中国大学根深蒂固的专业至上思想,正是中国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而要克服这种观念,非常困难。
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秦春华说,通识教育特别看重学生的交流能力,强调说服,而非命令。“日益严重的专业主义加强了社会的离心力,”他认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通识教育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让人们学会妥协与合作,正确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能正确理解他人。通识教育还有助于人们价值观的判断,有益于交流,有助于丰富人生。
在论坛上,北大校长林建华为120余名中学校长开讲首场博雅讲堂。林建华介绍,北大正在走一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