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万科股权之争引舆论持续发酵

孟利利

孟利利

  6月29日,万科发布公告称,中诚信证评表示,未来,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或将对公司控股权产生不确定影响,同时,若罢免公司所有董事职务议案通过,或将使公司面临信用级别或评级展望调整压力。追溯至万科A停牌期间,近120个交易日内,万科H股股价已从停牌前的每股22.9港元跌至昨天每股14.58港元,创下约30%的惊人跌幅,市值蒸发约800亿港元,相当于万科卖房5年的净利润。

  万科股价暴跌原因

  万科公告表示,近期的管理权之争,给万科带来了诸多困扰,部分待签约的项目出现解约或终止签约的情况;部分已售未结的项目面临退定和交付的风险,银行和评级机构在重新评估公司的信用风险,显然这是万科股价暴跌的真正原因。

  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至7月1日,关于万科股权之争的相关新闻报道约8925篇。关注度最高的是中国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

  媒体倾向性分析

  华龙网报道认为,在“万科之战”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管理层与大股东权利博弈的激烈,但是,围绕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却明显被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这也反映出A股市场本质上依然是融资市主导,而非投资市主导。“万科之战”是一面镜子,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看到的是,缺乏集体诉讼制度以及举证倒置原则对自身造成的制度性伤害。

  《中国证券时报》称,万科商战提供了有关公司治理的借鉴和警示案例。公司战略管理既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远期规划,更需要有“权益为本”的战略安排。对那些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融资的企业而言,获得资本平台支持的同时,尤其需要为“权益博弈”做好战略准备。有海外调查公司显示,美国的上市公司CEO们,有效工作时间中至少50%的精力要投入到在公开市场的“收购或反收购”、特别是防止“恶意收购”的博弈中。

  香港《南华早报》称,万科股权之争的结局对中国股市发展方向的影响只有两种:或者推动中国股市的法治建设和健康发展,或者将中国股市推向混乱、失控和衰败的深渊。所以,万科股权之争的终结已经不是万科管理团队、华润和宝能等三方能够控制的,而是必须在中国股市法治建设的基础上终结万科股权之争。

  新华社评论认为,万科战争折射资本市场三重焦虑:规则与情理(王石等管理层是万科的奠基人、领路人)谁更优?谁来维护作为小股东“少数”的权益?实体与虚拟谁主沉浮?类似收购案例越来越多,缺少资本运作经验的实体经营者感到危机四伏。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只要有利于深圳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网友观点分析

  呼吁金融监管部门、国资委对当事方进行调查,占32%

  网友@sandocean:如果合法,宝能有收购的权利。问题的关键在于:华润一开始就放纵宝能的得寸进尺,致使华润自己和万科越加被动。这是一个重大决策失误!现在不惜一切代价想成为第一大股东,似乎在极力掩饰华润决策层的过失,否则国有资产流失,华润领导须负首要责任。

  企业管理层严重失职,占25%

  网友@王烟酒:大股东的利益都没有人保护更何况小股东了,管理层将万科和股东当作是肥肉,想要的时候就割一块下来!

  网友@翻滚吧_牛宝:资本市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中国这么多年不正常,好不容易正常了一次……王石怎么了?他就是被聘用去给人打工的,老板嫌弃你垃圾踹你走还有错了?你要真能为公司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哪个股东会敢让你走?还有人嫌赚钱赚多了?

  谴责大股东,占18%

  网友@午夜二锅头:对于万科严重超出重组限期或无限期拖延,大股东只顾泼妇扯皮骂街,不讲规则诚信的流氓痞子公司,赶紧付诸于行动啊!直接退市!把大股东砸锅卖铁赔偿给广大小股东,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缸酱。

  支持王石,占16%

  网友@过去未开:王石做事做人我不知道怎么样。但我知道万科是王石在当头,王石二字就是个品牌,如果王石被出局了也可能万科就完了。

  其他,占9%

  网友@@王胖子的弟弟:这就是任志强和王石的职业经理人的操守之别了,任志强考虑的是股东的利益,投资收益率一直都是几倍,简而言之是给股东赚钱是他追求的。王石考虑的是规模之最,到现在万科投资收益率都是很差的,可以说在几件大事上完全不考虑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

  舆情点评

  目前,万科管理层、华润、宝能三方的股权争夺战持续发酵。对于未来万科走向,市场人士提出了几种猜测:一是三方妥协,董事会改组,华润、宝能获得万科控制权;二是仅王石出局,华润通过增持主导万科,重组项目继续,宝能退出;三是管理层集体退出,华润、宝能改组董事会,深圳地铁退出,控制权归属华润。另有人士猜测,万科原有管理层若集体出走,可能利用团队资源和独立事业部运营模式来重建一个新的万科,原有万科则会失去竞争力而沦为资本运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的介入实际上也为这场激烈的股权争夺战增添不小的变数。6月24日,中国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对万科董事会的召集、独立董事提出回避申请等相关事项做进一步核实。而对于宝能举牌收购、万科重组预案以及华润、宝能是否为一致行动人的问题上,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曾先后向万科、宝能、华润发出关注函,要求就涉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问题提出回复。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的介入,既让此前信息不对称的股权纷争透明化,令投资者能够更理性判断,同时这本身将成为影响万科变局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场耗尽各方精力的权力游戏最终可能不存在赢家。对于万科而言,公司的正常运营已经受到影响,公司的业务稳定性受到冲击,未来结局难测。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由于股权之争,万科A复牌后股价下跌在所难免。多数持有万科基金的都对股票进行了估值方法的调整,卖方机构也对万科调低评级。有分析预测,若万科A复牌,公募基金净值将至少承受约26%的跌幅,而在高位套牢的普通投资者损失则更大。

  (作者系法治周末谷尼舆情中心分析师)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