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保育钧:民营企业“温暖的火把”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

  本报记者 李海洋

  世上再无保育钧。

  5月31日,以直率敢言闻名、长期为民营企业大声疾呼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保育钧的职业生涯有30年在报业,20年在工商联领域。由此,也成就了他这一生有两大功绩可载入史册,一是以一介记者身份亲历历史转折;二是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身份,推动民企发展和私有产权保护。

  不过,倘若只能从二者中择一铭刻在墓碑上,估计保老会选择后者,并将其简化为“一个为民营企业说了真话、敢说真话的人”。

  保老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最怀念的是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岁月,享受作为一个新闻人的敢言直言,然而,他一生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为民企鼓劲与呼吁。

  为民企鼓劲与呼吁

  打破国企垄断,让民营企业获得与国企平等的发展机会与地位是保育钧的理想。

  至于这个理想脱胎于何时,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清楚看到的是,自1996年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以来,保育钧就身体力行地为民企鼓劲与呼吁。

  保育钧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在财经媒体圈和许多民营企业家眼里,他就像一尊“大炮”,只要是他关心的问题,他总会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言辞直率犀利,甚至看起来还有点“出格”。

  “国资委说"国退民进",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偷换了概念。他们总拿国有企业数量下降的表象来说。”

  “稍微一得罪了权势,掌权的人就用各种名目来整你,把你整得死去活来。民营企业是有苦难言,这个情况不在少数。”

  当然,保育钧决不是只会逞口舌之快的人。为了从制度上对民营企业进行保护,他连续多年呼吁推动“私产入宪”。

  1998年3月,保育钧以全国工商联的名义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明确提出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一起保护。

  2002年3月,保育钧再以《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为题,作为工商联团体提案,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明确建议“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侵占或者破坏个人私有财产。”。

  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合法私有财产。

  保育钧认为,“只有把私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正当性写入法律,私营企业主才会有安全感,他们才会安心踏实地发展企业。”

  在此期间,2001年,保育均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长文《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可歧视的重要部分——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这篇文章至今仍然是了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文献。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新望回忆,有些事情看多了,他已经懒得说,保育钧先生不一样,他始终在说,一直在说,不厌其烦地在说。平时聊天、开会,从“五老火锅宴”、“雇工8人算不算剥削”,从“私产入宪”“私营企业家入党”到“非公经济36条”诞生,保育钧如数家珍,有些重大事件他还是参与者、亲历者。

  “保老一直站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高度看待民营企业的地位问题。他曾一语中的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他为此奋斗了20年。”经济学者马光远说。

  民企“温暖的火把”

  除了一直在各种场合呼吁给民企公正的市场待遇之外,保育钧还是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支柱”,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温暖的火把”。

  在公开的报道中,保育钧对民营企业家多次给予声援,顾雏军案、戴国芳案、孙大午案、兰世立案、吴英案等等,有影响的大事件,最先听到都是他的声音。

  有胆识、敢担当,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保育钧人气之旺,一度无人出其右。

  “真话实话无私无畏,忧国忧民尽力尽忠。”在6月4日保育钧的追悼会现场,河北农民企业家孙大午送上这样的挽联。

  在孙大午的心目中,“保育钧是恩人,是亲人”。

  孙大午曾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受到全社会的瞩目。从看守所出来的第二天,保育钧到了。

  孙大午当时很是失落迷茫,快要走不下去了。保育钧鼓励他,“勇敢走下去,民营企业有前途”。当时,保育钧还带去了柳传志等著名企业家的鼓励。

  随后多年,保育钧多次到孙大午的企业讲课,帮助孙大午走出困境。“我尊敬他,不仅仅是他救了我,还因为他做人做事干干净净,光明磊落。”孙大午说,保育钧到大午集团讲课,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

  对顾雏军而言,保育钧也是他一辈子的恩人。

  顾雏军是前格林柯尔系创始人,科龙原董事长,其与保育钧相识于1992年,但没有太多交集。2008年,顾雏军被判入狱之后,保育钧却一直在外面呼吁为他平反。

  “我坐牢期间,保老依然在很多大的场合都提起我的案子,说"不把顾雏军案子平反,中国民营经济就始终是戴着镣铐跳舞,得不到平等待遇"。”顾雏军说:“我光鲜的时候,接近我的官员不少,但我落难一无所有后依然关注我的,保老是为数不多者之一!”

  助理朱娜说,只要是民营企业家找上门来要求帮忙,保育钧都是来者不拒。保育钧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有一处办公室,专门接待来访客人。“大到五百强企业家,小到身家只有几万元的小老板,他都见,能办的事,立即打电话处理。”

  报人报格

  保育钧的前半生其实是一名老报人,196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历任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组长、部主任、编辑委员、秘书长、副总编兼秘书长、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直至1996年调离。

  “或许是历史的宿命,保老师刚好参与了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分子政策的重新表述和民营经济政策的演变。”保育钧的学生、人民网(603000,股吧)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感叹,他没有辜负历史提供给他的机会。

  1977年,第二场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人民日报社科教部主任的保育钧安排参会的两位记者把当年“四人帮”如何炮制“两个估计”的过程写成内参,这“两个估计”把知识分子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是邓小平恢复高考的最大思想障碍。

  9月19日上午,邓小平手握这份内参对时任教育部领导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随后,1977年冬和1978年夏,全国共有116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空前的考试。

  高考恢复后,中央马上又开始着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保育钧参加了中组部的会议后,便以胡耀邦讲话为蓝本,写出7000多字的文章《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文章认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再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大学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时,几个大学生突然打出事先写在床单上的标语:“小平,您好!”。在场的记者拍下了这个镜头。到编辑部后,大家都觉得照片挺好,但在是否刊发上,都拿不准。

  保育钧当时是《人民日报》二版主编,他认为,这个标语道出了人民与领袖的平等关系,同时反映了人民对领袖的感情,当即拍板刊发。照片见报后,收到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也正因此,“小平,您好!”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