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桐木镇:理性对待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信访工作是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做好信访工作,破解信访难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桐木镇党委、政府理性对待信访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查其因究其果,分析"非访"根源。政策理解不足、法制观念淡薄、期望值过高是导致信访人非正常上访的根源。部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形势的变化及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观认识不足,自认为政策在自己面前变了样,心理出现偏差,加之法制观念淡薄,遇到问题认为只有通过越级访、集体访、甚至缠访、闹访,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事情才有可能解决,由于缺乏客观、平和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故导致在维权过程中,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置他人利益于不顾。 在其位谋其政,转变接访方式。领导干部要顺民意、体民情、解民忧,才能扎根于群众之间。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方面,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地沟通,掌握真实客观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解开其思想症结,取得信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鼓励领导干部敢做敢为,防止干部消极怠工、无所作为,只当太平官,不思发展,不谋发展。对群众上访的问题,明确责任到人,推动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慵、懒、散、推、拖等现象。 正其利纠其弊,坚持教育引导。信访群众大多数属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因此,在解决他们的诉求时,一定要结合其思想动态,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政策宣传、法律法规解释工作,正确引导信访群众利用调解、诉讼等合法渠道解决问题,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那些长期缠访、闹访的上访人还要进一步法制宣传教育力度,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增强法制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教育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信访权利,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