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兴旅、依法治旅 成都落实旅游业促进条例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3日讯(叶明超)8 月2日,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贯会。市级有关部门、市旅游局班子成员、各区(市)县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协会和部分涉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宣贯会。会议由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世安主持。市旅产办主任、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介绍了《条例》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该《条例》的工作要点。
《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宣贯会现场
《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自8月1日起施行
记者从宣贯会上获悉,新修订的《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自8月1日起施行。举办此次工作会是为了促进各地、市级相关部门、涉旅企事业单位、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学习、了解该《条例》内容,推进成都依法兴旅、依法治旅。
市旅产办主任、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指出,成都旅游业发展较快,2016年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同比增长8.68%,实现旅游总收入1075.71亿元,同比增长23.7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5.33%。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对于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我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功能,创新旅游发展机制、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兴旅、依法治旅,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际一流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成都旅游业需要转型升级促发展
据了解,本次新修订的《条例》共七章,分总则、规划开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四十九条。《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协会、企业的法律关系,体现了大旅游、大产业所要求的旅游业促进法的特征。
本次新修订的《条例》结合成都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明确了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的发展方向。“《条例》保留原条例的名称,特别强调“促进”二字。主要考虑到成都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加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需要促进。”多央娜姆表示,“国内部分旅游城市旅游立法也注重促进,而在省上这个层面,旅游立法一般采用省旅游条例,更多的是从管理方面进行规范,作为旅游城市以‘促进’为主题仍然十分必要。”
多央娜姆希望各地和市级有关部门推动《条例》确定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能的落地,要求全市旅游系统要把贯彻实施《条例》与《旅游法》及其他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结合起来,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和行业抓出成效。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显着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显着增强;旅游经营者诚实守信、尚法守制、合法经营,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加强旅游法治宣传,旅游者守法用法意识显着提高,呈现文明出游、理性维权的良好局面。
此外, 会议还要求有关部门和涉旅企事业单位要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通过推进旅游改革创新、丰富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倡导健康文明旅游等手段,共同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单列一章
《条例》突出古蜀、三国、熊猫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进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带和都市旅游区建设。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成为促进我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修订的《条例》也将乡村旅游单独列为一章。
《条例》规定成都市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将乡村旅游纳入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同时引导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创建“中国度假乡村”、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个性化景观旅游村镇,促进农家乐星级达标,指导开发建设旅游度假酒店、汽车营地、康养中心、现代农业主题公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塑造成都乡村旅游品牌。
同时《条例》明晰,成都发展旅游业应突出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川菜文化、熊猫品牌、乡村旅游等地域特色。促进旅游、文化、商业深度融合,构建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商品消费等多元一体的消费环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城市。
在旅游资源上,成都将保护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等重要旅游资源。推动龙门山和龙泉山生态旅游带建设,推进山地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此外,成都还将支持研究开发蜀锦、蜀绣和体现三国、金沙、熊猫等元素的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的品牌效应。
《条例》还显示,成都应引导金融机构增设外汇兑换点、完善外币兑换和国际化信用服务,推动入境游客离境购物退税系统建设,推进重点景区、中心城区、机场和车站等设立离境退税商店,促进境外游客购物消费。
《条例》体现刚性,增强管理约束力
记者发现,此次通过审议的《条例》主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智能信息化建设、农家乐星级达标等方面增加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内容。随着在线旅游的兴起,不少旅游经营者都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出售自己的产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同时,高速发展的在线旅游市场却成为旅游投诉新“增长点”。在线旅游预订快捷方便的背后,游客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网上宣传与实际不符合的问题。
《条例》规定,“旅游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等旅游信息服务和代理服务,”但要求是“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专门作出相应规定:旅游业经营者提供虚假旅游信息的,由旅游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智慧旅游与厕所革命,也是《条例》的重要内容
此外,为方便来蓉游客,《条例》还增加了提升旅游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规定。《条例》明确,成都将建立全市及区域性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智能导游、移动支付、电子门票等服务的推广应用。在游客数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即时公告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在网站、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主要通道发布警示信息,并配合交通等管理部门实行人员分流、交通临时管制、旅游线路调整等措施。
多央娜姆在会上还提到,成都在升级旅游业的同时,厕所革命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她重点提了海螺沟生态厕所的建设经验,指出成都在厕所革命中要勇于采用新技术,建设环保型的新一代厕所,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多央娜姆同时提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要与地方公共服务衔接,同时提升旅游设施的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