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遭遇举证难
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遭遇举证难
2016-09-15 12:11:03
(记者朱延筠 通讯员黎明)“刚刚交房,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就打来了,不停地问什么时候装修,烦死了。”13日,市民高女士打电话给市12315讲述她的遭遇。
高女士称,今年她在夷陵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6月初刚交完房,就在拿到钥匙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装修公司的电话。令高女士诧异的是,对方不仅知道她刚买了房,就连楼层号都一清二楚。“有时候睡午觉时都能接到电话,别提有多烦。”高女士说。
随后,高女士拨打了市12315反映此事。然而,由于信息泄露渠道众多,工商执法人员调查中也困难重重。该售楼部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严格遵守信息保密制度,且物业等相关单位也可能存在泄露信息,建议高女士向公安机关报警。
对此,高女士十分无奈:“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是谁泄露的,想投诉都没有明确对象。”高女士说。
同样,今年3月,有市民匿名举报在城东大道购买商品房后,还没交房,就不断有骚扰电话打进来推销装修及家装商品等。
随后,记者从市12315了解到,今年3月15日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消费者权益确认下来,要求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据我市12315统计,今年12315接到关于信息泄露的投诉、咨询共10起,其中购房后遭信息泄露占一半。
市12315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缺少证据,此类纠纷的处理十分棘手。建议市民在遭遇信息泄露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比如在通话时录音,保留对方发来的宣传单、上门推销的证据等,为有关部门的调查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