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南京考生信息维权第一案”撤诉 无法可依的维权尴尬

  近日,笔者以“考生信息泄露”等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共有70多页结果,其中媒体报道百余篇。在这份不完全的样本中,各年份报道数量从起初的2006年1篇、2009年5篇,突然增长到2010年21篇、2011年34篇。今年,截至目前已有40余篇。

  在这些报道中,53篇与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学历考试有关,32篇涉及各种职业资格或职称考试,25篇涉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其中关于短信或电话的内容,“卖答案”有48篇,46篇涉及院校招生广告,16篇是培训机构推销,5篇是改分数或志愿。

  这些报道还有一个共同点:在提及事件处理的进展和后续时,大多数不了了之。

  不是没有人想对考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问责,江苏汇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吕剑峰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6月,吕剑峰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与众多考生一样,此后3个月里,他开始频繁收到“卖MPA答案”的短信。吕剑峰认为,短信针对性极强,很可能是报名时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作为律师,他决定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讨个说法。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