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智库观点
下一步应紧紧围绕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惠民生工作的部署,多措并举保障猪肉等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杜秦川
今年以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比较明显,7月份的最新物价数据显示,多方面原因导致猪肉、鲜果等农产品在下半年仍存上涨压力。下一步,应紧紧围绕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惠民生工作的部署,多措并举保障猪肉等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食品类价格上涨驱动总体物价上涨明显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明显。1—7月份的CPI上涨2.3%,创造了2017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涨幅较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并且较上半年进一步上升0.1个百分点。分开看,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带动的。1—7月份的食品类CPI上涨5.3%,创造了2016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涨幅较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涨幅较上半年进一步上升0.1个百分点;非食品类CPI涨幅基本比较稳定,1—7月份的非食品类CPI上涨1.6%,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涨幅与上半年持平。CPI当月同比数据反映的食品价格上涨趋势则更加明显。食品类当月同比CPI自2月份以来持续快速上行,从2月份的0.7%持续快速上行至7月份的9.1%,7月份较6月份又快速上升0.8个百分点。非食品类当月同比CPI自今年初以来则基本保持总体持续回落态势,当月同比CPI从1月份的1.7%回落至7月份的1.3%,7月份较6月份进一步回落了0.1个百分点。
分项看,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烟酒类等价格上涨所致。今年1—7月份,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上涨4.3%、2.5%和2.6%。其中,又主要以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涨幅更为明显,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2.9个、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类价格涨幅反而较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进一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类自年初以来总体回落并已基本保持稳定,从1月份的2.9%回落至7月份的2.5%。而食品烟酒类涨幅依然在扩大,1—7月份食品烟酒类涨幅较上年进一步扩大了0.4个百分点。
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猪肉等价格未来上涨压力仍大
食品烟酒类CPI涨幅持续扩大主要是因为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猪肉等价格持续上涨。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构成中,食品烟酒类消费是占比最大的之一,猪肉是权重最高的单项之一。今年以来,由于非洲猪瘟导致大量生猪被宰杀,生猪出栏、存栏产能下降很明显,驱动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商务部发布的食用猪肉价格指数显示,食用猪肉价格指数从今年1月4日到8月9日已上涨了25%左右。同时,部分鲜菜、水果也因为天气等特殊原因出现阶段性明显上涨。如农业农村部5月份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价每公斤7.55元,环比涨19.5%,同比涨34.6%。水果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苹果、梨这两个大的品种主产区在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天气,减产幅度较大,加之今年春季南方荔枝等部分热带水果减产,短期内市场供给偏紧。由此增加了一些地方老百姓的消费支出,使一些地方已经为此实施各种物价补贴,以缓解猪肉等价格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支出压力。
展望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驱动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今年以来,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降幅较大,导致市场供给阶段性趋紧,猪肉持续高位运行。由于生猪产能恢复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总体上今年内生猪出栏供给总量上将仍存在明显缺口,由此导致下半年我国猪肉供应将大概率偏紧,后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水果、鲜菜价格上涨有所缓解,但下半年仍存在阶段性上涨压力。今年以来,水果等价格受天气冲击的相关影响逐渐趋于缓解。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夏粮产量、质量双丰收,稻谷、小麦、玉米库存较为充足,蔬菜、水果等多数鲜活品种生产形势基本正常。但是下半年仍然可能会出现不利天气对部分水果、鲜菜的负面冲击。从过去多年的农业气象条件变化情况看,2019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上中等偏差,不排除夏秋季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南涝北旱的局面,导致部分水果、鲜菜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可能上涨。
多措并举保障猪肉、水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一是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和出栏等以及时有效保障猪肉供应。抓好生猪防疫,加快推进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开发和应用,完善生猪防疫处理。适当增加进口猪肉,切实抓好牛羊肉、禽肉、水产品等替代性强的副食品生产流通。建立和完善猪肉等“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统筹产销平衡。为保障学生开学、中秋、国庆等阶段性重要时点的猪肉供应,应进一步提前做好猪肉主销区猪肉储备。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生猪养殖补贴,加快落实支持生猪养殖的相关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政策,提高生猪养殖户补栏积极性。
二是大力增加重要水果供应。加强水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水果市场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重点查处恶性炒作等事件。鼓励地方采取公司与厂方联储、公司与基层供应网点同储、基层社与种植大户寄储等办法,加大对涨幅较大的民生密切相关的鲜果等农产品的供给,确保水果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保持平衡。以完善流通体系促进鲜果、鲜菜供应,加大鲜果、鲜菜等产地源头、销地终端的低温保鲜库、冷链工作站等建设,进一步改善鲜果、鲜菜等储存能力和运输的及时性、灵活性。
三是加强猪肉等重点农产品价格监测、预期引导和补贴等。相关价格主管部门应密切跟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价格监测,及时发现、预警重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及时防治市场投机异常波动,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及时组织行业专家等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预期引导,稳定社会预期,避免对价格上涨的过度渲染和非理性扩散。鼓励部分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加大困难补助等政策措施,确保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影响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