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应急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宝安出新招

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这往往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昨天上午9点,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改变传统的应急指挥模式的同时,也使得“智慧宝安”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更是在“城市管理治理年”中宝安做出的智慧创新表达。

“1+6”架构实现指挥系统扁平化

今年是全市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建立联合应急指挥体系,是宝安对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部署的落实。和以往机制不同,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和街道分中心的成立,构建了“1+6”指挥模式,由原来区、街道、职能部门“1+6+N”三级指挥体系变为区、街道“1+6”两级指挥体系,将区职能部门分散值守改为实时进驻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形成有机统一的联合指挥体系,减少指挥层级,实现集中化、扁平化指挥架构。

据介绍,在“1+6”指挥模式中,“1”是指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一体化区级的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将应急办、公安分局(公安消防大队)、卫生和计生局、环保水务局(三防办)、安监局、城管局等应急指挥力量整合,实现“一体化指挥、多元化联动、常态化运作”。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各定其位、专业处置。

而“6”是指6个街道分中心。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六个街道的管控指挥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与宝安区“一体化指挥、多元化联动、常态化运作”做法相一致,按照宝安区模式整合,实现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和街道分中心的分级响应、上下联动。

人才平台整合构建联合指挥

在资源整合上,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工作体系将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按照成员单位轮换抽调人员进驻模式,每半年选取15个成员单位各派1名工作人员进驻,实行联合应急指挥中心7×24时应急值守,半年以后进行轮换。

在资源整合上,宝安将整合应急办、卫生和计生局、环保水务局(三防办)、安监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等应急平台,建立一体化的区级应急平台,并将公安平台接入,实现数据对接,但维持现有指挥、上下对接运作体系不变。而在系统整合上,宝安也将建立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大类32种突发事件情形,红、橙、黄、蓝4个级别(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值班值守、信息报告、指挥调度、监测预警、舆情应对、督查考核等完整的应急指挥系统。

此外,人员整合方面,派驻单位人员进驻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与应急办人员联合组成“21+15”的全区联合应急指挥队伍,由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

与此同时,宝安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还建立了8个运作机制。包括:值班值守机制、上下衔接机制、信息收集及报送机制、指挥调度机制、监测预警机制、新闻发布与舆情应对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和人员选调轮换机制。这些运作机制,使得宝安区应急操作指令系统分类分级,健全了“集中指挥、统一调度、联合行动”机制。

展望

未来建设“1+4+1”运行体系

对于未来宝安的发展,宝安区委书记黄敏表示,要加快建立“1+4+1”运行体系。

“前一个‘1’是指建立一个联合应急指挥平台;‘4’是指构建‘指令、指挥、保障、智慧’4大体系,指令体系要理清事,指挥体系要铆住人,保障体系要强化物资保障和队伍组建,智慧体系要让应急指挥插上科技的翅膀;后一个‘1’是指建立一个评价预警机制,形成运转的闭环。”黄敏说。

在黄敏看来,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要充分发挥评估预警作用,当好风险防控的参谋部,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枢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联络部,发生应急事件时,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误读和炒作。

“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可调用39个部门的234项数据和3.2万路视频。要抓早抓小、抓本质、抓规律,通过监测和研判,提出控制预防的决策建议;要找差距、找瑕疵、找问题、找短板,对处置进行专业评估,持续优化改进。”黄敏说。

统筹:徐龙晨 文:徐龙晨 刘庚怀 陈剑峰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