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讲话稿
祁县政府办主任 王怀江
各位观众:
大家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今年8月30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11月1日正式施行。由于它是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所以在本法实施之际,借助电视平台,就如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该法,与广大群众共同学习,进行交流。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简单地讲,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大家知道的非典、禽流感、地震、水灾、火灾等都属于突发事件。
其次要弄清为什么要出台《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些年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各级政府虽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采取了不少措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以及自保、自救、互救的能力不强等突出的问题。在这方面有许多血的教训,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突发事件应对法》就是从法律的高度明确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各方所具有的权力和应当承担的义务。该法的实施,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政府依法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第三,要弄清《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该法共7章70条,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应急管理体制,应急指挥体系,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应急准备、预防、预警、处置、恢复重建中的责任、权力,以及信息发布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同时,该法还对公民、单位、企业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义务和权力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民政府将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要求生产和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二,就是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一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二是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三是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四是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政府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五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的虚假信息。六是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知识的公益宣传。概括的讲,就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法人、每一个组织,都要无条件积极参与,服从调度,维护秩序,出资出力,确保平安。
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三,就是明确了责任追究。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要弄清如何学习好、贯彻好《突发事件应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宣传方式方法外,我想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贯彻上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要广泛地学。由于《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涉及政府、及每个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法律,所以无论官民,无论老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这部法律,熟知法律的具体内容,真正把法律放入心中,提高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自觉性。
二要深入地学。要把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组织职能、企业特点、从事职业等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学,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明确应急的处置措施,并要学以致用,形成规范的制度要求,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万无一失。
三是要长期地学。突发事件伴随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突发事件,我们不怕发生,怕的是发生后没有积极的应对。因此,必须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应对自如。这就要求我们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贯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断地学,不断地深化我们的认识,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做到防范于未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正式实施,它对于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希望广大公民、法人及各种组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一既事关大局,又关联自身利益的法律,增强主动性,克服盲目性,自觉地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为促进和谐祁县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愿全县人民群众学习贯彻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平平安安,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