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湖南日报:深入实地采访 反映群众呼声

湖南日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党报工作实际,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对照群众期盼策划报道。面对百年不遇的旱情,湖南日报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抗旱救灾报道紧密结合,推出“高温时节晒作风”、“众志成城伏旱魔——衡邵干旱走廊抗旱直击”等一批高质量、叫得响的专栏专题、深度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8日,共发稿230多条,20余个整版。组建新媒体部,强化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向更广泛的读者传播群众关心的信息。8月15日,湖南日报法人微博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平台正式上线,同时开启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把报道内容由纸质媒体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网络新媒体传播形态,用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引导网络舆论。

深入基层转变采访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湖南日报坚持不懈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相继派出编辑记者120余人次,走近基层群众,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及时反映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坚守岗位,抗旱救灾,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一线实地采访,转变了记者的采访作风,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改进文风反映群众呼声。注重在正面宣传中有机融入“问题意识”。自抗旱救灾战役打响以来,湖南日报在搞好正面宣传的同时,也抓住一些带有普遍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予以披露,改变了抗旱救灾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一味“评功摆好”的思维习惯,推动当地政府下功夫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抵御灾害的长效机制。《“农家乐”争水 紫鹊界苦旱》、《小农水成抗旱软肋》两稿先后被《人民日报》转载。注重把百姓呼声当作新闻宣传第一信号。8月7日,湖南日报刊发了《“没有一张像样的学生床”》一稿,报道了省人大在开展“百校千师万生”大调查中发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并被人民日报转载,引起强烈反响,获得省人大、

全国人大肯定和广大读者认可。(湖南省记协)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