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走出民生地图全国人大代表王菁带16份建议上两会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孟海 贵州台黄静)用脚走出一个民生地图,用心写下一份百姓呼声。两会上,贵州代表团里来自基层的代表,正为各类汇聚百姓声音和期待的建议、议案做最后的准备。这些为民发声的点滴文字,正是代表履职的最好体现。
一张写字台,一个笔记本,厚厚一叠建议表。在灯光的晕染下,全国人大代表王菁正一笔一划整理着将要提交的建议、议案。王菁代表说,这次的两会,她带来了16个建议和1个议案:“我是我们黔西南现在的唯一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代表我们黔西南340多万各族人民的心声,你看我,一个人带了我们州的十六个建议,各个方面都有,交通的,教育的,有卫生的。”
一个和十六个,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这些纸上记录的文字,是王菁代表走遍黔西南州的几个县市,用脚走出来的民生图:“8县市都走遍了,乡镇走了大部分乡镇。也召集一些比如说民族协会啊这些来座谈,我也就了解了很多我们州的东西。”
要听,要看,要记录。王菁代表说,为百姓发声前,调研之路必不可少。在一次去调研扶贫和民族文化的下乡行中,王菁代表下车看到的场景,驱散了她跑调研的疲惫:“我到的时候大概有四五十个妇女,老的有70多岁,年轻的有20多岁的,都穿着民族服装在那里,把她们的绣的绣片,染的布,都拿在那里展示给我看。我当时很震撼,他们都有这种渴望,渴望能够富裕起来发展起来,同时自己的东西能够走向外面。我也深感担子很重。”
村民们渴望的眼神,是王菁肩扛的责任,同样也是来自基层的花全代表前行的动力。开幕前,花全代表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修改建议案,他考虑的是如何能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资农村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老百姓,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实际情况。”
要加大引导政策支持力度,企业产业发展要精准找点……花全代表的话语,透着几分着急,也透着几分自信。他说,这些建议,可全部是平日里工作的累积:“我毕竟是农村干部,天天都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老百姓需要我们给他们做什么,现在农村的发展,老百姓的想法是怎样想,需要国家哪些政策给予倾斜给予支持,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为贵州发展建言支招,为老百姓致富寻找路径,花全代表希望,通过汇聚起来的百姓呼声,能让贵州的明天更好一点。这就是一个基层代表最好的履职:“对农村、对农业,对于我们贵州的偏远山区、高寒山区,其实国家很重视的。但是我们要把这种重视变为动力去做,让他们变得有潜力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