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改回应群众呼声
“广大市民朋友,我局收到群众短信反映的‘希望警察多到街上巡逻,提升群众安全感’的问题后,结合当前治安状况,将县城区划分为4个巡区8个单元,将巡警大队120名警力派驻各派出所,实行‘四班三运转’开展巡逻处警工作,每个巡区配备移动警务平台车、接处警车、特警巡逻车,110指挥中心通过350兆集群对讲系统调度警情,县城区警情基本实现到达现场不超过5分钟。”近日,县公安局针对前期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电视对群众回复整改情况。这也是我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的一个缩影。
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成效,以群众是否得实惠为标准。我县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以“四进家门四连心”活动为载体,刮起“亲民旋风”。全县2000余名干部深入农家,2670余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同时,通过短信、微博等平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000多条,梳理汇总需整改问题220项,明确“中埂阻”、吃空饷、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差、盗刷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等11个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问题整改交办制、反馈制、销号制和回访制等制度,层层传递压力抓整改。
“群众不点赞,整改不罢休。”这是县委书记吴高波对全县干部的刚性要求。为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吴高波带头抓整改,解决了矿群纠纷、征地拆迁、工程款拖欠等方面的10多个问题。各级党委(党组)都逐一明确责任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县委常委带头领种“责任田”,全县5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联系点,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工作实、行动快。”9月8日,看着新建的公交车站台,家住黄家咀的令狐昌敏女士如是评价干部的工作效率。前不久她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短信平台,建议公交公司在黄家咀廉租房路口增设公交车站,方便老人和残疾人出行,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便落实了。同月,家住鼎山路的杨女士,接到县城管局打来的满意度测评电话,杨女士打了满分,因为自己终于可以睡清静瞌睡了,楼下吵闹的烧烤夜市,城管局已重新规划搬迁……据统计,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该县各级各部门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00多件,50余个有条件的村和社区实现了网上行政审批,新建了800余个组级便民服务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人居环境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启动了县城总规修编,完成了高新区、经开区和20个乡镇的总规编制及85个村庄规划编制,以“四创一整治”(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和整治违法建设)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投入1.3亿元实施县城区道路“白改黑”和亮化工程、污水管网和天燃气管网工程,投资935万元全面治理县城河道,投入500万元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小康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完成通村油路301公里,开工建设水利项目13个,继建项目246个,实施强村富民计划,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推动小康桐梓创建进程。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的变化,那就是‘新’——干部新形象、发展新气象。”退休老党员苟光华如是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今年以来,我县开展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建立起作风建设义务监督员库,以不定期、不定时、不定人、不定单位、不打招呼的“五不定”原则,开展干部作风督查。同时,以“三晒二评一报告”活动,让干部向群众亮职责、亮身份、亮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倒逼干部工作在状态。截至目前,我县累计通报违反作风规定事例34起,清理干部“吃空饷”39人。“现在到单位办事,就跟做客一样,干部态度很好。”“信息公开了,干部勤政懒政,群众一目了然。”开展作风集中整顿以来,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受到群众好评。
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成果,我县加强制度建设,让新招常态化、普遍化。目前,我县废改立的制度共1759项,其中新建793项,如县发改局实行备案手续“一册通”,县公安局创建QQ警务室,县城管局开通了“6633877”市民热线电话,县交通局每月举行一次“交通运输工作问政于民”征求意见活动等制度,进一步实现了服务群众多样化。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事成。吴高波说,我县将继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围绕“项目建设年”“民生攻坚年”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狠抓经济发展,走好群众路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干部当好群众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