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32瓶境外“红酒”竟是液态毒品 夫妻2人被抓

图说:上海海关查获红酒藏毒案。32瓶“红酒”竟是液态毒品。上海海关供图

【新民网·最新报道】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海关今天通报,在旅检渠道查获关区查获首起走私液体可卡因进境案,抓获中国籍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毛重28.2千克的可卡因。

旅客携带入境红酒中竟藏毒品

去年11月30日,两名中国籍旅客乘坐航班自巴西圣保罗出发、经埃塞俄比亚转机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入境。海关根据前期线索,对他们托运的5件行李进行了开箱查验,发现其中2个行李箱内装有32瓶不同品牌的“红酒”。

这些“红酒”外形包装跟普通红酒一样,但初检显示瓶内液体却呈毒品阳性反应。后经鉴定,液体含可卡因成分,重28.2千克。浦东机场海关缉私分局当日即予以刑事立案,并对两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刘某(男,24岁)和吴某(女,25岁)系夫妻关系,在巴西圣保罗务工和经商。该夫妇回国前一天接受名为“林某某”的华人男子委托,将2个存有“红酒”的行李箱携带入境。“林某某”支付吴某巴西币900元、美金300元(合计约为人民币3200元)的“劳务费”。

“走私分子将可卡因溶解于红酒中进行重新封装,通过微信联系境外务工的中国大陆籍人员,利用其自愿有偿带物品回国,支付劳务费后委托其将藏匿毒品的行李携带入境,甚至有贩毒分子利用幼儿作为掩护其走私毒品的道具,隐蔽性非常强。”上海海关缉私局办案人员介绍说。

图说:2个行李箱内装有32瓶不同品牌的“红酒”。上海海关供图

海关智能查缉让毒品无可躲藏

旅客行李中看似普通的“红酒”竟是液态毒品,海关关员是如何判断其内藏的玄机呢?这要得益于上海海关从2013年开始逐步探索形成的智能查毒法——高风险旅客筛选法:在海量分析国内外走私动态情况的基础上建模嵌入海关系统,由系统自动根据旅客信息评估毒品走私风险并发出风险预警,现场关员根据系统预警结合视频监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查缉,精准锁定嫌疑人。成功查毒后,海关再把信息导入系统,不断提升系统预警的准确性。

借助高风险旅客筛选法,上海海关先后准确识别了红酒藏毒、鞋底藏毒、行李箱夹藏、人体吞服等各种“新”、“奇”藏毒手法。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不影响守法旅客正常通关的前提下实现的。

据介绍,去年6月以来,上海海关共查获毒品走私案件35起,累计缴获毒品220千克,同比增加52 %和55%,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同比增加75%。

上海海关缉私局办案人员介绍,近年来,走私分子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藏毒手法和带毒方式日益隐蔽,用于藏毒的工具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一体成型的特点,如行李箱的拉杆、电饭煲等。此外,邮递渠道毒品走私和新型毒品走私出境案件增多。不少走私分子利用国际邮包和快件夹藏毒品入境或出境,一年来,上海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查获走私毒品案件共25起,占总数的71%。

除了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走私进境外,佐匹克隆、4-氯甲卡西酮等新精神类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成为走私出境的主要毒品,一年来共查获此类案件11起,缴获各类精神类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4.84千克,分别占出境案件总数和缴获总数的69%和40%。(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若楠 通讯员 曾姝)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广播电视台微信

齐鲁网微信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