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国际社会需要中国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开始对中国为期三天的访问。当天下午,默克尔在此次中国之行的第一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表演讲并接受南京大学授予她的荣誉博士学位。默克尔在演讲中表示,中德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组成部分,两国的合作也将是“双赢”的局面,国际社会需要中国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抵达北京,开启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九次访华之旅。作为此次访华的首场活动,默克尔当天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表了演讲。默克尔在演讲中对中德在科研、教育、法律、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两国的合作也将是“双赢”的局面。默克尔说,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也增加了在国际机构中的参与程度,德国对此表示欢迎,国际社会也需要中国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国际社会应该承认和合理地对待中国增长的份量,德国也支持增加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中国是很重要的一个实力方。我们赞同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些在10月1日都会实现。我们是中国发起建立的亚投行的最大域外出资国,中国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对我们来说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经济实力增强,责任也在增长。我们看到世界上有多少冲突需要处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为国际秩序发挥支柱的作用。”
德国目前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伙伴,自2014年起,中德关系上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当天表示,中德科教合作互补性强、合作意愿强烈,而且基础厚实,中科院与德国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与德国的科研交流与合作,自20世纪70年代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以来,中德双方通过青年科学家小组和伙伴小组,圆桌会议,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联合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在诸多科研和教育领域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合作。中科院还与佛朗恩霍夫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洪堡基金会等德国主要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德国大型跨国企业建立了密切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诸多令双方满意的合作成果。”
在当天的活动中,默克尔接受了南京大学授予她的名誉博士学位。出席当天活动的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介绍说,2007年8月,默克尔在第二次访华时就访问了南京大学,并与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中德法学研究所被称为“中德法律合作桥梁”,南京大学也已经形成在法学、跨文化日耳曼学,地学、计算机学、哲学等众多领域与德国高校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局面。郝平说,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正在向全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迈进,“自2011年首轮政府磋商以来,两国教育部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签署了四项成果文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德两国高校已共同开展了1100个合作项目,建立了超过550对校际合作关系。截至2015年底,在德中国留学生总数为36000人,在华德国留学生总数为7500多人。目前全德国共有25所高校开设汉语学或中国及东亚研究专业,第17家孔子学院也将于本月下旬启动。”
据了解,本次访华期间,默克尔将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同主持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当前两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化4.0对接,“创新”将是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