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漩涡中的万科—Themis眼中的投资价值

从2015年7月13日,前海人寿举牌万科,持股达5%开始,万科股权争夺战初现端倪;到2015年12月19日,演变成万科和宝能的一场资本市场年度商战;愈演愈烈成至今的万科—宝能—华润之争,被称为商界的一部“宫斗剧”。显而易见,社会各界对这部商界“宫斗剧”兴趣浓厚,而这部商界“宫斗剧”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不但万科内部的“宫心计”引发资本市场拉锯战,乃至投资界、经济界、夹带着娱乐界也混战其中参与大讨论,甚至2015年12月25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非常关注宝能与万科的情况。

自1月5日万科A股停牌,随着万科股权之争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7月4日万科A股复牌交易时,A股惨遭跌停;万宝华之争进入白热化,资本市场上可谓短兵相见。复牌第二天万科A股继续“一字板”,100多亿的卖盘死压;而在百亿资金泰山压顶之下,宝能和游资尾盘买入差点撬开了万科A股的跌停板;游资中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的大手笔买入也是令人惊讶。投资界对周三万科A股六大军团混战也是猜想连连。

面对股市的波涛汹涌,各大媒体纷纷发声,站队、表态、贴标签。7月1日,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以“企业家与契约文明”为题,邀请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界的优秀学者,在北京大学至福轩展开了一场讨论。可以看到,万科事件的持续发酵,已经蔓延至经济界。而万科内部,也开启了互撕模式,有人质疑王石与田小姐之间的交易,顺带也将田小姐推向了娱乐界的版面;万科最大自然人股东刘元生实名举报,向华润和宝能抛出五大质疑;也有消息称,万科员工将赴政府递交请愿书;一时间各种消息声音对这部商界“宫斗剧”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界声音,专家评论,广大的中小股民,在围观的同时,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大家最关注这一点。万科自创立至今,几十年来成长为最优秀的龙头企业和业内唯一一家即将进入世界500强的巨人企业;王石等万科公司管理层创造了独特的万科文化,使万科成为中国公司治理的典范,并使万科在地产界脱颖而出;万科是业内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企业。其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领先于同行。万科的治理结构、公开透明度和企业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国内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万科的管理团队一直被业内公认为非常优秀,属于高产出、低成本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可以说,做为一个大企业,万科的经营在战术和管理上很优秀,大家也认可万科的软实力,这一点从华润前掌门人宁高宁对王石的信任与支持也可以看出;那么,万科的财务安全和投资价值如何呢?根据Themis财务安全评级来看,万科2015年财务安全得分59分,其所处房地产开发行业财务安全得分平均分仅有18分,高出行业均分41分;2016年一季度财务安全得分63分,从近五年万科的Themis财务安全评级来看,万科的财务安全状况一直平稳,基本保持在行业前几名。从借款对销售贡献度看,万科近两年来借款使用稳定,单项得分很高;近两年库存与销售比例变化不大,库存周转稳定正常;经营收支状况长期平衡稳定。由此来看,在发地产开发行业中,万科的财务安全度总体平稳,在行业中的表现也很优秀。所以说无论从软实力还是从财务安全度来看,万科在行业中无疑很优秀,具有很高的价值投资意义。

万科2011-2015年四季度Themis财务安全得分:

当然,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经历过这场股权争夺战后,万科还会像以前一样吗?以前大家看好万科,看好的是王石和他的企业家精神,看好的是万科的管理团队,看好的是万科楼盘质量,这些是万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是万科的灵魂。相信万科的股东看重的也是这些,无论今天大家看到的局面如何,相信无论是王石,还是华润与宝能,他们都不希望万科在这场股权争夺战后一蹶不振,成为一场商界闹剧的牺牲品。无论这场股权争夺战,最后的胜利者是谁,亦或是两败俱伤,亦或是握手言和,就算是王石最终离开了万科,这场博弈过后,万科的精神,万科的文化不会被抛弃,就算万科新的掌控人将他自身的理念精神与文化输入万科,这也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漫长过程;既然如此,短时间内,万科依然具有投资价值。

从另一方面来看,外界对这次万科股权争夺战不仅仅是关注和舆论导向,也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万科。有人认为:“王石并不是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他还是万科的创业企业家,破坏这样一家标杆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炒掉管理层有违常情,不符合万科公司和股东利益,也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乃至加剧经济脱实向虚的蜕化。”;有人指出:“作为管理层,王石无权选择大股东,宝能是否是“野蛮人”,王石需尊重股东。“;有人评论”万科案例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是这家多年成功公司的地基不够牢靠,而相关各方在新形势的互动中又各有所缺失”;有人通过万科事件,分析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与股东、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应如何应对;有人出谋:“万科事件必须在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股权结构等法律框架下解决";甚至《华尔街日报》也发声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敌意收购很罕见,应当让市场决定,暗指政府不应卷入。

这种种关于情、理、法的讨论与思考,无论对于万科,对于中国企业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构还是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政策指引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与思考。无论您读到这篇文章时,万科这场股权争夺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还是已经尘埃落定;我们都应当相信万科的价值;在风起云涌的股市,价值投资仍然是长远之道。(作者:蒲小雷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副主任、赛弥斯信用管理公司总经理)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