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曝光”费周章实名举报拿奖易
(记者汤南 通讯员粤纪宣)今年以来,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查处的省管干部中,信访举报提供相关线索的近六成。昨日上午,广东省纪委副书记陈波做客“南粤清风网”在线访谈,就“举报贪腐、共创廉洁”主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我们鼓励实名举报”,陈波表示,实名举报不仅会优先受理、限时办理,查处腐败问题成功率也更高,举报有功还有奖金。据了解,2014年,63人因举报有功,获得省纪委的奖励,总额达74.3万元。
看,谁被举报后落马?
“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就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腐败案件的‘弹药’,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问题线索的主渠道。”陈波介绍,2014年,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地厅级干部95人,同比上升150%。
其中,茂名市委原书记梁毅民,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阳江市原政协主席韦丽坤,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海防与打私办原主任罗欧,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钟金松等领导干部被查处,均有信访举报提供的问题线索。今年1-10月,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地厅级干部139人,省纪委查处的省地质局原局长欧阳志鸿、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省工商局原局长朱泽君、省机场集团原总裁刘子静、省扶贫办原主任莫定伟等领导干部,也有大量的信访举报提供了问题线索。
越级举报?效率太低
陈波介绍,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逐步建成来信、来访、12388电话、网络、手机短信“五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受理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陈波建议大家根据举报对象的干部级别,向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纪检监察机构举报,处理效率更高。
“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越级举报。”陈波解释,越级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有可能反而影响问题线索处置的效率和效果,“因为上级机关还要把你的举报件转到具体受理和承办的下级单位,这个过程必然要花费时间”。
网络举报?小心报复
陈波提醒广大网友,不要向不同单位多头举报,以免造成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同时,陈波表示,不赞成网友在公开的网络或社交平台上发布举报信息。
陈波具体分析了“网络曝光”的弊端。一是难以保障举报人的安全。在网上公开实名发布举报,无疑已经公开了身份,即使匿名也有可能会被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到真实身份,有可能影响自身安全;二是有可能造成举报信息的泄露,进而引起被举报人警觉,提前毁灭证据,或者与相关人串供,这样纪检监察机关再介入调查就难以查实;三是不实的举报会给有关人员造成伤害。有些道听途说的举报信息发布,即使经调查后能够澄清,但不实信息仍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