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微信等实名认证仍存破绽 三问非银支付机构不实名!
1微信存在哪些问题?超额度准许交易等
王豫甲律师认为,微信支付大概存在五类问题,即未依法安排客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未依法对支付账户进行实名认证;处理交易超出法定的支付类型和金额限制;可能在不具备豁免条件下,为不同客户的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安全验证的有效要素不足,超额准许交易金额。
王豫甲称,“微信这种做法表面看似乎是方便用户更好地体验网络支付,但长期看则实质性地对普通用户的资金安全等带来危害。这种做法违背了央行实行实名制的初衷。”
2不实名存哪些隐患?资金难寻来源去向
另有专家认为,第三方支付在某种程度上还承担着部分金融机构间的清算功能,具有非面对面性、隐蔽性、广泛性等特征且资金转移迅速,若不能有效落实账户实名制,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难以追踪,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渠道,增大反洗钱工作的难度,助长各类金融犯罪气焰。
网友们也认为,微信支付必须实名制,这样可有力打击不法微信电商。“微信上买东西,给对方转账号,对方不发货,我们也没有依据,也不知道对方是谁”,若开通实名制,可为维权问题提供帮助。
3落实制度难在哪里?需公安工商等配合
据经济学家余丰慧称,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央行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造成冲击后,《办法》的出台也是为了增强央行控制力,对非银支付转账限额有所限制。
办法中,关于实名制认证的方式多样,操作也并不困难,但相关平台在落实实名制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
余丰慧认为,应当对此抱以宽容的态度,实名制的落实是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实名制等支付新规的落地,需要公安、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合作,“《规定》的出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将来的落实中,需要有关部门和平台共同努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支付机构
检验渠道有待完善落实规定尚需时间
像微信支付实名认证不顺畅的过程,究竟是什么问题?有用户质疑,会不会是支付机构内部系统在更新过程中出现了bug,才导致认证混乱。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微信支付在7月15日的凌晨2点30分至4点20分,进行了系统升级,零钱暂不可用。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实名认证涉及到绑卡和上传身份证等操作,客户提交申请后,后台审核确实需要时间,不过时间长短要看企业自身准备的充足程度,主要是相关检验渠道是否通畅。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在上传身份证后,不同的支付公司审核速度确实不尽相同,一些支付机构大概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审核,有些则屡屡出现故障。
“一般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很难同时获得所有银行的银行卡检验数据库,所以理论上绑三张不同银行的卡就算Ⅱ类户了,但有可能用户绑定的这张银行卡所属银行未对该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相关权限,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效渠道,所以有时候可能需要绑定多于三家银行的卡才能通过验证。此外,有效的验证渠道不限于绑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话费充值,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还有还信用卡等都是有效渠道。”薛洪言解释道。
不过,除了用户体验之外,如果在《办法》下发半个月后,仍然存在账户分类不明确、未认证转账、理财正常购买等违规行为,会否被处罚?有消息称,央行已经受理了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豫甲实名举报微信支付的书面行政举报书,并将对收到的支付结算违法行为举报进行调查核实。在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看来,监管层有可能对微信进行处罚,不过部分支付巨头在做业务方面,总有擦边球。另有专家也认为,落实规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内容整合自:北京商报、京华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