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司法部出台“五不准” 五成网民支持规范公证行业管理

8月14日,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布,旨在严肃公证执业纪律,规范公证执业行为,加强公证工作管理,确保公证质量。《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具体规范公证执业的五项措施:不准为未查核真实身份的公证申请人办理公证;不准办理非金融机构融资合同公证;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不准办理具有担保性质的委托公证;不准未经实质审查出具公证书。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了“以房养老”骗局中公证行业不规范问题,一时间“公证是否规范”等话题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此次司法部出台公证执业“五不准”规定,剑指公证行业乱象,获得舆论的广泛好评。

《通知》出台后,全国各地公证处纷纷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通知》内容,并出台细则规范当地公证工作,如广东深圳市公证处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房产委托公证的意见》,江苏淮安市结合“五不准”制定十项措施,着重规范委托类公证办理,福建宁德市公证处积极贯彻“五不准”等。截至8月23日1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央视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等央级新闻媒体及网站,《法制日报》、法制网等政法类媒体网站均予以报道,《新京报》、《福建日报》、金羊网等多家地方媒体也予以转载。相关报道及转载文章逾531篇,相关微博1505条,微信文章逾1000篇,其中司法部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自发布不到1日阅读量即达100000+。

【舆论观察】

截至8月22日12时,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媒体报道、评论文章、网民观点后发现,舆论聚焦四个方面:

1. “五不准”出台打击公证不规范现象

舆论认为,针对频发的公证行业乱象,司法部“五不准”规定的出台可以被视为司法行政机关打击公证不规范现象的一记重锤。《经济日报》指出,“此次司法部印发了《通知》,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在当前公众对公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的确需要给公证机构‘约法三章’,以严格管理来大力提升公证质量,防止各类违规公证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五不准”的出台,逾半数网民对司法部正视公证热点难题、及时规范的举措予以高度赞许,如网民“@拙兰”称,出台“五不准”很及时,净化公证环境,为民及时止损,严格公证秩序,限制公证范围,真正做到公正为民。网民“@尘埃”也称赞“五不准”规范了公证行业,堵住了钻法律漏洞人的路子。但也有网民对“五不准”仓促出台能否真正规范公证业务表示担忧,凸显网民对公证业务规范、拓展和创新抱有更高期许。

2. 涉“以房养老”骗局的问题公证迎来终结者

央广网评论认为,“司法部近日印发《通知》,对于进一步规范公证执业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一系列规定的出台,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遇到相关问题的风险。《中国青年报》刊文《观察:公证执业禁令能否斩断“以房养老”骗局》称,“对于防范和破解‘以房养老’骗局,有关部门还应针对新骗术,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出台更多措施,形成合力打击的雷霆之势,斩断伸向弱势群体的罪恶黑手”。

3. 《通知》侧面践行“房住不炒”国家政策

部分媒体关注“五不准”中规定:对还没有领取不动产证的房子买卖,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认为该规定是侧面践行“房住不炒”的国家政策。央视财经评论认为“‘五不准’中三四条,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交易,尤其对炒房客异地买房、借名买房以及卖房产生较大影响。司法部‘五不准’从另一个角度,践行了‘房住不炒’的要求”。《每日商报》发布评论认为,“虽然文件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打击‘以房养老’骗局,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拉长房产交易时间,对于异地炒房、借名炒房的人,卖房的手续会更加繁琐”。《广州日报》评论认为,“在‘五不准’出台后,意味着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原本一次性委托公证的事情,要一项项地进行公证”。微博用户“@公证人刘仁义”解读称,该举措更加严格要求了出售房屋的公证程序。宁波市信达公证处主任徐浙军解读,“五不准”全面禁止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最大的好处可以避免受托人权限过大,把房屋所有权人架空。

4. 部分律师质疑公证管理不应“一刀切”

专业人士纷纷对“五不准”的出台进行解读,部分律师认为该通知部分规定过于严苛,“一刀切”的做法既不利于合法的民间借贷发展,也不利于公证行业的未来发展。微信公众号“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发文称,“由于该通知的出台十分仓促,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搞一刀切,有因噎废食之嫌”,“《公证法》并未限制全项委托公证,而该通知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限制了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涉嫌违反《公证法》”。财新网发文《司法部推“五不准”堵公证漏洞律师称不宜“一刀切”》指出,“该通知第二条与第四条对办理非金融机构融资合同和担保性质委托公证近乎‘一刀切’的禁止,不利于合法民间借贷的发展”。北京市京轩律师事务所律师盛东生对于第五条中“必要时应当全程录音录像”的规定表示,“公证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是一把双刃剑。虽保证公证的客观真实和合法性,但也暴露公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或使得将来在法庭上越来越多的公证书被否定或被撤销”。

【分析师点评】

攻坚克难 公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近期,司法部加强公证管理、推进公证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引发舆论高度关注。7月17日至18日,司法部在哈尔滨召开全国公证工作会议,明确体制改革时间表,并对社会关注的公证质量问题、公证新型业务领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回应。此前,司法部还联合最高法、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诸多举措彰显司法部等主管机关对公证行业顶层设计的思考,行业改革迎来快速推进期。

与此同时,公证行业问题不断通过舆情曝光,近期“以房养老”骗局中广为诟病的公证程序规范化问题,将行业声誉推向风口浪尖。北京市司法局等主管部门果断处置,“五不准”通知应运而生,个案对行业规范的推动作用显现。舆论对“五不准”通知的讨论,并未局限于其对“以房养老”骗局等老年群体公证问题的解决,更赞其侧面践行“房住不炒”国家政策,净化公证行业生存环境等,宣传“溢出”效应实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有部分声音质疑相关措施未经充分调研、论证,有“一刀切”、因噎废食之嫌,但五成多网民支持“五不准”通知的舆论呈现,已经充分表明公众对公证行业自查、自纠、自净等举措的肯定。

不论是改革时间表等宏观规划,还是专项打击五类不规范行为的微观举措,都体现了公证行业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决心,在这种抓大纠小、点面结合的工作模式下,公证改革势必稳步推进,逐步开创风清气朗的行业新局面。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30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侯亚琪 赵思宇 付萌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