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堂·玖丨集团与分(子)公司协作开展舆情管理的技巧
问:作为一家集团,往往具有业务线较长、组织构架复杂等特性;部分集团的业务涉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旗下分(子)公司所处不同领域的舆情生态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受行业环境、地方媒体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集团在拥有资源、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往往强于分(子)公司,分(子)公司则易出现依赖的心理,进而出现部分集团及子公司的舆情管理能力呈现逐级递减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集团该如何做好舆情管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 芦珊、吴素红:
近年来,以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包容性为特征的新媒体空前繁荣,成为公众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情绪、观点的一个重要平台,蕴藏着海量信息和社会影响力。而作为大型企业又往往处在舆论关注的高点,基层服务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都会成为舆情风暴的核心触发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原来集团或者分(子)公司独立作战的方式已不足够,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舆情管理机制应对舆情,成为大型集团面临的新课题。
第一,打通“自上而下”的环节。首先,集团应建立自上而下的舆情信息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一个从集团到各基层分(子)公司,涉及集团各个业务领域的覆盖广泛且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集团及分(子)公司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由舆情管理员、舆情网评员、舆情信息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舆情管理队伍。其次,完善集团的舆情管理机制,包括强化监测预警、抓好分析研判、做好舆情上报、规范信息发布、及时应急处置等工作措施;确保各级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清除信息、工作、反馈等沟通屏障;依托具体的考核机制,形成高效协作方式,保障舆情管理效果。
第二,完善分(子)公司舆情管理体系。舆情风暴的触发点往往是由各层级分(子)公司的各类问题所引发,因此,这一层级为危机应对主体,也是舆情压力的主要承受者。各层级分公司理应主动结合基层服务、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舆情风险梳理,并根据历史数据和外部环境预判舆情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子)公司制定出详细的舆情处置流程,形成完整的舆情管理体系,以便在遭遇舆情风险时,能够缩短内部反应、启动舆情应急机制的时间。
第三,上下呼应,有效联动。集团与子公司的整体舆情管理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达到更优的舆论引导及宣传效果。宣传时,集团可借助分(子)公司的地方资源优势,保障信息区域覆盖面迅速铺开;舆情应对时,分(子)公司亦可借助集团的影响力、权威性,发出更有力度的回应信息,尽快平息舆论质疑。
总体来看,集团与分(子)公司的资源优势普遍存在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双方的管理能力、配合程度将对舆情管理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若要发挥舆情管理的最大效率,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避免出现角色错位。在舆情管理中,集团处于领导者的位置,需视情况精准定位自己的角色,否则将难以起到领航的作用。舆情处置中,集团不宜成为“舆情消防员”,应该扮演处置的“关键先生”——集团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争取达到一击制胜的效果,不要频繁出面回应,避免导致集团的权威性下降,对长期舆情管理形成阻力。宣传中,集团的宏观角色与分(子)公司的微观角色需相互衬托,充分发挥“AB角”的丰富色彩。
其次,注重培养一线员工的舆情素养。舆情管理要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负面舆情的发生,集团可系统性培养分(子)公司的舆情管理意识,如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舆情培训、加强对广大基层员工的自媒体管理、定期对企业或同行企业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进行学习和动态总结,从根本上提升和完善各级分(子)公司人员的舆情素养。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编辑|贾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