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舆情(7月5日):“不看海”的承诺为何总是被打脸?
据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显示,今日最热新闻事件前五名分别是:
序号
题目
来源/首发媒体
参与数
地域
1
游客扔矿泉水瓶砸到商贩被讹1200 景区:钱已退还
网易/新浪微博
128531
山东
2
令计划一审被判无期
凤凰/新华网
69185
天津
3
上海4000吨垃圾偷倒苏州太湖西山岛
新浪/中新网
24347
江苏
4
揭急诊室“床贩子”:生意火爆 出租一次直接回本
网易/北京晨报
23688
北京
5
小伙带团遇车祸不忘开车门 救47人自己遇难
新浪/大河报
10745
河南
□武汉“排水决战计划”投入近130亿 网民:“三年不再看海”为何还是爽约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湖北梅雨期第四轮强降水天气,已造成湖北包括武汉在内16市53县的近三百万人受灾。强降雨同样带来了舆论的洪水。两个消息正在舆论场上引起波澜,一则是,武汉溃堤被曝20多年未加固,凤凰镇地方承认确实年久失修;二则是,武汉水务局被曝花费3年时间、投入130个亿,进行“中心城区排水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当年宣传时曾语气笃定宣称告别“看海”。如今,面对市内汪洋,网民质疑“130个亿打水漂”。
@慕容清扬:一轮强暴雨,已致多人死亡,数人失踪。三年前政府夸下的海口成了笑话!
网民“弘亿”:武汉曾投资百亿治理水利,可惜今年再陷“看海模式”。虽然官方已对“海绵城市”项目进行自我审查,但要更有说服力,恐怕还需更进一步。
网民“屈旌”:中国人讲究“一诺千金”,承诺之所以为承诺,是因为承载了责任感的重量。承诺泡了汤,要么是许诺的时候太轻易,要么就是对承诺的缺乏重视。但是,城市管理者的承诺,关系到市民对于这个城市的期盼和信心,而承诺一再打折,磨损的是政府公信力和城市幸福感。
网民“高静”: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应该对城市“里子”加大排查,对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整治,对不履职尽责的干部予以处理,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将责任层层压实,“不再看海”就会从“梦想照进现实”。
新华网正式推出信息超市平台——新华“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