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频繁被骚扰 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遭遇举证难

  近日,一则“130万考研用户信息被网上叫卖”的新闻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多位网友留言,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打电话推销所谓考研真题,或被房地产开发商骚扰推荐商铺,记者采访了几位有过类似经历的通辽市民和网友。

  骚扰一:被推荐商铺

  市民张先生准备购买一套房产,今年八月份花了1000元钱对某房地产开发商的商铺进行认筹,认筹后该1000元在买房时可抵10000元。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却接到了另一房地产开发商的客服电话,客服称房地产公司正在搞优惠活动,让他去参加。“在此次电话被我回绝后,对方又陆续给我打了几个电话,不是推销房产就是告诉我哪天有优惠活动,简直是不厌其烦。在我问到对方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时,对方却转移了话题,最后被我逼的没办法,才应付我说是公司系统提供的,自己并不知道电话号码是怎么得来的。”

  张先生比较疑惑,自己想买房子属于个人隐私,这些情况就连身边的一些亲朋好友都不知道,对方是怎么知道的?自己跟房产有关的活动只限于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处进行了认筹,而两家开发商应该是竞争关系,没理由是在这泄露的。

  骚扰二:被推荐“考研真题”

  网友杨先生是在北京打工的通辽人,在他的工作单位,只有应届研究生才能解决北京户口,为此,他报名准备参加2015年的MBA(工商管理硕士)考试。今年10月份在网上报名后,又参加了报考院校的现场确认。从一个月前开始,他每周都能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推荐所谓的“考研真题”。最初,杨先生还没在意,后来几乎每隔几天就能接到一条类似的短信。“想维权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报考的环节有好几个,也不知道是在哪泄露的。”杨先生留言说。

  骚扰三:网购后被发垃圾短信

  网友吕女士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今年两岁。年初时,吕女士在网上某妇婴用品店购买了某品牌的儿童奶粉,在此之后一直被垃圾短信所困扰。“有推荐儿童玩具的,有推荐衣服的,还有推荐儿童保健品的。本来是看到该网站比较正规,在网上口碑也比较好才在该网店给孩子购买奶粉的,没想到惹来骚扰不断。不知道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推销儿童用品的,包括吃的、用的。不能确定这些信息是正规店铺发的,不敢随便给孩子买,有的信息看上去就像诈骗短信,就更不能相信了。”

  骚扰四:被辅导班推销产品

  网友“呼日格”在2012年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并顺利通过。从去年开始他陆续接到几个辅导班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短信,电话内容千篇一律的询问他二级建造师考试有没有通过,是否还准备继续备考。在回答已经通过后,对方进而询问他是否要继续备考一级建造师,之后更是以试听课或赠送辅导资料为由约他面谈。对此,该微友很无奈,“自己印象中并没有咨询过辅导班,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看到陌生的电话号码都不敢接电话了”。

  提醒:

  想维权必须证据确凿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网友和市民反映的问题,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还有很多,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的买车后被保险公司骚扰,有的买房后被装修公司骚扰,还有买药后被推销保健品的。就此问题,科区公安局民警告诉记者,想要维权必须要有证据。比如登记买房信息后被电话骚扰,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当事人买房时登记的信息,包括一些高科技手段,所以不能确定一定是卖方泄漏的信息。此外,市民应具有信息甄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虚假的不实信息。

  内蒙古通宇律师事务所魏湘辉律师也告诉记者,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泄露过,常被垃圾信息困扰,但这种情况想要维权比较难。第一,不能确定是谁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没有确实的证据没有办法进行追责;第二,在对方打电话进行骚扰的时候没有给当事人造成实际的损害。从这两点上看,侵权的事实和结果都不存在,想要维权比较困难。若当事人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向警方报案,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