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突破路径,打造品牌,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A07

    南京西路街道在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同时,亦发挥“基层的顶端”作用,借鉴“枫桥经验”,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引导基层群众依法维权、破解辖区内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搭建专业平台
  探索社区法律服务新模式

  2013年底,由区委孙建平书记倡导并亲自揭牌的“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在南京西路街道宣告成立。“中心”汇聚着6家律师事务所的16名律师,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构建了“信访”为前台、“司法”为后台、“桥梁”为中心的访调联动机制。中心建立专业律师团队,全天候提供法律咨询与矛盾化解服务,一年多来,接待来电来访997人次,比街道信访窗口接待量高出3倍,成功化解群体性纠纷5起,有效缓解1起长达20余年的历史遗留矛盾,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91件,被多个报刊媒体称为“家门口的法律便利店”,广受居民群众认可。

  建立有效机制
  推动社会秩序良性循环

  依托福民法律服务中心等专业调处平台,推进街道依法治理,保障社区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律师顾问团”,根据需求为街道及居民区提供风险评估和法律建议。这一举措成为了街道引导居民群众依法维权的有力保障,为推进“诉访分离”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居民区创建“一居一顾问”模式,让社区百姓拥有一位贴心的“社区律师”,切身感受到“法律在我身边”,逐步建立起“有纠纷找律师”的法律自信,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由此改变以往居民在信访诉求上的“路径依赖”,建立起依法维权的法治理念。

  强化宣传教育
  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载体。首先,在干部层面,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彻底摒弃无原则、无法律依据、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搞定就是稳定”式思维,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其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法治观念宣传。通过借助报刊杂志、网络、微信等媒体力量提高依法维权工作的社区知晓率; 与区司法局、派出所等部门开展社区宣讲,有效增强社区居民的依法维权意识; 组织发动居民积极参加“福民会馆”法治课堂,通过观看法治电影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第三,把握各类节日节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街道在“党员奉献日”、“妇女节”、“青年节”、“宪法宣传周”等重点节日,开展黑板报评比、法治填字游戏、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观点辩论等活动,让社区居民普遍感知法律,引导居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树立法律信仰。
  法治建设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南京西路街道正是通过对接此次依法治区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将法治建设的长期目标与短期安排相结合,运用法治创新有段开展工作,从遵循“良法”逐步走向“善治”,由此开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在接下来的依法治区工作中,南京西路街道将再接再厉,紧密结合“一号课题”依法治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增强加快落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进一步提升街道依法治区工作水平,为促进静安良好法治工作环境的实现贡献力量。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