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二为:突发事件下对休闲、体育、旅游和文化融合的思考
2020年对于我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将第一次感受人生半百的岁月,中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日本东京奥运会的举办,都让我在新的一年异常兴奋。但却没想到一场突发事件,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何时复工复学,成了个未知数。更是突然阻断了中美之间的交通,我也无法按时回到位于海口的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继续工作。这使我更加挂念国内的刚做完乳腺癌手术的88岁的老母和众多亲戚朋友。正因为暂时的停摆,给了我更多的时间从国际视野去分析和思考突发事件下对休闲,体育,旅游和文化融合的影响。同时我也有时间带着女儿继续参加美国小学高年级12岁组的排球赛。进入到哨声四起,震耳欲聋的球馆后,似乎忘却了国内的一切的事情,感受着受到大众喜爱和备受支持并和旅游紧密相结合的美国体育文化。突然女儿的球队一记重扣,球砸到对方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的脸上。这突如其来的一击,也许是吓着了小姑娘,她哭了起来,因此比赛临时暂停。我想小姑娘也许不会重回赛场。没想到经过教练短暂的安慰,小姑娘重现上场。这一幕幕看在眼里,我的思绪也回到国内对现在形势的理解和对将来的展望,我相信也会像这位小姑娘一样坚强地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目前,从众多大众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的反映来讲,最为关心的是在家“隔离”时间太长,无法打发自己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因为疫情的关系,几乎所有人聚焦于“健康”二字。自然而然就会讲到健身防病,甚至涉及到将来的健身产业和体育产业。对于从事和旅游相关的人士来讲,最关心的还是将来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地在提倡景区将来要对医护人员免票。无论是关注自由时间还是谈论健康,健身或者景区,这无非都是在讲休闲,体育和旅游, 而休闲和体育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这次“疫情”实则将休闲,体育,旅游和文化紧紧地绑定在一起。因此,在这时候把这四个方面理解好,分析透,把握准,无疑对将来提高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有良性作用。下面让我逐个进行具体分析:
休闲研究起源于美国,经过百年以上的发展成为了成熟的学科。从传统休闲学对休闲的定义上来讲,可以将休闲定位为“自由时间”(free time),“活动” (activity)和“心境”(state of mind)。在家宅着静养属于消磨“自由时间”, 在户外的运动属于参加各种“活动”, 对某一休闲活动入迷就会进入到“心境”,这些其实是对休闲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可近年来,在我国休闲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和户外化,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马拉松,徒步赛,甚至广场舞等户外的活动,也就是休闲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的户外活动,人们缺少对某一休闲活动入迷而进入 “心境”的居家型的休闲生活方式的关注。 这也就是出现突发事件不得不长时间“宅在”家中时,人们会变得不知所措,有人抱怨,有人愤怒,有人无所适从选择睡觉。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用心去思考,在家里应该做什么消磨“自由时间”?难道反复读一本好书,像古人一样晨起书法练字习画,细细地品茶不是很好的居家的休闲活动吗?通过特殊期间,在家消磨自由时间并养成进行能够进入心境的休闲活动的习惯,我们可以称之为“消极性休闲”(passive leisure)。即使在“疫情”过后的非特殊的日子里,这些休闲活动也应该是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期望能“ 入迷 ”或者是“深度休闲”。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的功能,作用不断凸显,体育的地位不断上升。体育和健身产业也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次大面积的“疫情”中,国民关心着自身免疫抵抗力的问题,不仅有对健身与增强免疫力正相关的误解,也对“疫情”过后体育产业井喷式发展过于乐观。在我国体育和健身作为“业态”是存在的,但是作为产业而言,还是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在现阶段体育产业还没能成为国人的“刚需”。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这次突发事件也给了国民自发参与体育和健身活动的机会,培养体育文化将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不是靠着自身单打而形成的,要有耐心去发展,且必须有良好的载体。根据欧美的经验,这个良好的载体就是旅游。
旅游是休闲的一部分,国民虽然不可能每天旅游但是可以在自由时间内每天休闲。旅游在各国的地位不同和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主体”还是“载体”影响着旅游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当“主体”受到一定时间的影响后,马上恢复到原状是要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现在所有业界的人担心这次突发事件会对旅游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当旅游处在“载体”的地位时,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一种业态和另一种业态的桥梁,即使出现突发事件,在其他支持行业没有倒下的情况下旅游作为“载体”就会很快振奋起来。
休闲和体育都体现出文化中的元素,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旅游业去发扬,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从休闲活动当中体现,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体育的精神去鼓舞。以美国日益发展的排球运动为例,体现了休闲,体育,旅游和文化的良好融合。作为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的排球,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逐步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每个学校都有排球队,以及成千上千排球俱乐部,从基层开始的草根排球文化,到风靡全国的各种排球比赛。父母带着孩子到各地参加比赛,汽油的花销,酒店的订购,门票的收入,餐饮的消费,购物的投入等消费行为无疑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排球是美国人发明的传统“体育项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美国的文化。通过旅游,更具体地讲是体育旅游将文化传承,体育发展,休闲游憩,旅游购物,实践教育,爱国主义等有机结合了起来。没有旅游作为“载体”,这六大元素将无法很好融合和体现。因此我国疫情后,旅游是“主体”还是“载体”,还需要业界人士认真思考如何将其定位。
写到这里,让我的思绪又重新回到了排球场。球馆广播里传出了伤心的消息,另外一个俱乐部的两位球员和教练因为车祸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听到这个消息让我很揪心,赛场上突然变得很安静。正好这是早晨,按照惯例在比赛前要奏国歌,国歌响起来的时候,全场肃然起立。我从内心里期望所有人从悲伤里振作起来,球场上没有哭泣,所有人很安静。看到这个场景,感觉到这也许是国际的精神,少了悲伤的语言,多了实际的行动。一味地哭泣和暴躁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和团结,才能从灾难中振作起来,汲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董二为
2020.02.20于美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