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王长山: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担当奉献
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常务副总编、分党组成员:王长山
事迹材料
王长山,199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同年7月任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2000年至2002年,任莫斯科分社记者,期间冒险深入阿富汗、车臣等战地采访。2002年至今,先后任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期间参加过北京奥运会、昆明3.01事件、鲁甸地震等重大事件采访报道。该同志扎根边疆20余年,敬业奉献,业绩突出,2006年获评新华社优秀党员,2017年获评新华社十佳记者。
业务发展全面,采编业绩突出。王长山同志综合能力突出,摄影、文字、新媒体报道全面发展。近年来,他独立和合作完成的新华社社级好稿近20条(组),近百篇文字或图片稿件获评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省、市等各类奖项。
2016年,由王长山同志牵头采写的藏族“愚公”斯那定珠事迹稿件获中央领导批示。在公开报道中,他和同事将突破口瞄准新媒体手段,对报道内容进行聚合式加工,以全媒体报道、“全景化”呈现形成强大传播合力,制作了《独家全景VR:一条天路,一个梦想》。中宣部“新闻阅评”以《新华社首次采用VR技术融合报道典型人物》为题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创新报道方式,运用VR技术充分还原人物的生活环境,让受众身临其境地阅读、收看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该作品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在23年的采编工作中,王长山同志在摄影、文字、新媒体报道方面均取得较好业绩。其中,《张丹/张昊感动世界》《一位缉毒英雄和他的真情妻子》《郑垧靖以生命定格基层宣传干部感人形象》《大山深处老县长》等近20条组稿件获评新华社社级好稿。2008年北京奥运会拍摄的照片《曲棍舞》获第三届全国体育摄影精品大展优秀奖。此外,他参加了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北京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报道,还重点挖掘或报道了罗映珍、罗金勇、郑垧靖、高德荣、斯那定珠等全国重大典型人物。
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战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担当奉献
王长山同志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精心履职,参加了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事、3.01昆明暴恐袭击事件、鲁甸地震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阿富汗战争爆发前夕,王长山同志和莫斯科分社同事奉命作为新华社五路紧贴前线的记者来到阿富汗邻国乌兹别克斯坦,辗转于乌阿边境采访,随后又作为新华社第二批前线记者奔赴阿富汗,在恶劣的条件下,他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众多新闻图片。2002年6月,俄罗斯组织外国记者到车臣采访,尽管存在种种危险,王长山同志毅然报名参加。在缅甸果敢战事发生后,他又率领多媒体报道团队奔赴中缅边境一线,在隆隆炮声中采集大量独家素材,发出系列稿件。
在3.01昆明火车站爆恐袭击事件中,王长山同志在多媒体报道策划组织之外,还克服困难深入一线和核心场所,牵头发出多条独家消息、通讯等稿件,有力引导了舆论。鲁甸地震报道中,他又第一时间和同事们赶赴一线,坚守灾区半个多月,采写和执笔写作众多稿件,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在景谷6.6级地震、昆明晋宁相关事件等多次突发事件中,他都是第一时间出动,采写大量稿件。
锐意改革创新,助力新媒体发展工作
王长山同志能够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改变观念,积极谋划,推动新华社新媒体报道转型发展。
2016年初,他积极参与云南分社新媒体源头端试点的方案制定和推动工作,围绕建立机制、摸索路径等内容,在分社领导的统筹下,积极推动现场直播路径的摸索、人员配备、技术使用等工作,相关经验得到总社的认可和推广。云南分社源头端试点工作获得新华社2016年创新奖一等奖。
面对媒体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他还积极学习并尝试新媒体融合报道。率先利用无人机、VR技术报道重大典型人物,藏族“愚公”斯那定珠事迹报道被数百家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采用,中宣部《新闻阅评》以“新华社首次采用VR技术融合报道典型人物”为题予以专题表扬。他还牵头策划,率先采用今昔镶嵌融媒体报道方式,利用老照片对比反映藏区变化,再次获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社会反响强烈。此外,王长山同志还牵头实施《总书记关心的六件事之牛粪去哪了》《佤山心歌——佤族党代表杨娜》等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作品打造。
具有较强的采编组织指挥策划能力
作为云南分社采编业务领导,王长山同志值班签发期间能够高效组织策划报道。近年来,年值班逾四个月,无发稿安全事故。
他多次带领记者深入一线调研,做好“传帮带”,落实“走转改”。近10年来,每年都带年轻记者组成的多媒体团队,深入藏区、边境、贫困等地区采访。2012年3月,带领记者在迪庆藏区采写的《干部下乡,帮忙不忘自带干粮 云南迪庆抽调约千名干部进驻村组》稿件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肯定。
2008年,他带队赴楚雄泥石流灾区进行现场策划指挥,首次尝试将分社报道指挥策划签发前移到一线;2010年赴致90多人死亡的贡山泥石流现场指挥报道策划签发稿件,报道实现全媒体首发,被总社通报表扬;2011年,师宗私庄矿难致43人死亡,他带队赴现场,采用对话体的创新手法牵头采写稿件《偷着在生产,平时监管干什么了”--私庄矿难现场赵铁锤斥责当地官员监管“失语”》,影响广泛;2012年,在致80多人遇难的彝良地震中,他配合分社领导赴一线指挥策划签稿,牵头采写多篇重点稿件。
注重理论研究加强业务学习。王长山同志注重结合业务实践探索主体业务发展战略、策略和规律,注重业务总结和撰写业务文章。先后在相关刊物发表《徒步泥石流灾区40公里——盈江灾情严重采写的背后》《新华社客户端现场直播报道国内分社路径初探》等理论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报道、突发事件报道、调研报道等方面的思考、规律和实践经验。
工作简历
1995.07至1999.12,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
2000.01至2002.10,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记者;
2002.10至2007.07,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