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性事件,保障民族宗教界的合法利益,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根据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利益并确保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坚持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立足预防,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有效处置各类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作出贡献,为全面推进我镇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处置原则
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与指挥,要以处理非民族宗教问题的方式来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分清事件性质,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教育与打击、严惩与转化相结合。处置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时,要遵循“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的要旨。处置民族方面突发性事件时,要围绕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标。
三、适用范围
凡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下列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事件均适用于本预案,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特发性事件,包括群体上访、请愿、集会、游行等;
2、因新闻媒体和文艺作品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和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感情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3、利用民族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引发的影响社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
4、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的事件;
5、宗教活动场所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不幸发生的较大事故、意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数额较大的事件;
6、其他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事件。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关闭
本预案的启动与关闭,由镇宣传统战委员报镇长批准后启动或关闭。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工作。
1、总指挥:镇长
2、副总指挥: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3、成员单位:党政办、宣传统战办、社会事业发展办、村(镇)建设办、镇派出所、镇广播站、镇卫生院、事发地行政村(居)。
(二)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1、指挥部职责
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总指挥或委托副总指挥立即赶赴事发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并由赶赴事故现场的最高党政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发布应急处置命令;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协调工作;批准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现场抢救;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警戒,封闭事件现场、道路或区域,实施交通管制;根据先期处置情况和事态发展,决定是否应急,请求上级支援;组织协调应急保障工作,决定临时调度有关人员,车辆、物资、设备、设施、资金;传达上级有关指令;负责向上汇报,对外协调沟通,信息新闻发布。
2、成员单位职责
(1)党政办、宣传统战办。承接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报告;请示启动或关闭应急处置预案;通知指挥部或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件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处置工作;及时向镇党委、政府领导及区委、区政府报告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落实上级领导关于事件处置工作的指示和批示;代表指挥部负责对外信息发布和组织新闻单位对事件进行客观、适时地报道。
(2)镇派出所。负责组织火灾等事故的处置救援,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组织必要警力维持现场秩序;负责开展依法严厉惩处制造事件的为首分子,对事件的调查处置等。
(3)卫生院。负责医疗救护指挥和落实伤病人员的治疗与救护应急工作,负责事件现场医护人员的调配和组织现场救护及伤(病)员转移抢救。
(4)村(镇)建设办。负责应急工作中的交通保障工作。
(5)各行政村(居)。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事件的调查处置。
六、应急和处置的主要措施
(一)首先应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对事件进行调查,判明性质,并根据事件可能产生的最大危害,依据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迅速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及时掌握事件处置和发展的动态信息。处置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实行内外有别、就地处理,防止扩散,尽量化解和减少矛盾,把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依靠当地组织、宗教团体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向有关人员做好思想教育和化解矛盾工作。
(二)扩大应急。当先期处置不能有效控制事态时,要扩大应急,请求上一级政府支援。
(三)事件的调查处理。事件的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在调查处理事件时,必须坚持事件起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教育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四)妥善处理善后工作。要妥善组织做好善后工作,稳定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情绪,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同时,要对事件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研究完善防范措施,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积累经验。
七、附则
(一)本预案两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
(二)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