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突发事件应对常识你知道多少?

  今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应对法》)实施六周年。近年来由于缺乏突发事件应对知识而在事件中丧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到底不同的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应对?记者从即墨市城乡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获悉,在《应对法》实施六周年之际,城建部门发布六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常识,提醒市民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

  煤气、液化气类煤气钢瓶直着摆别摇晃日晒

  煤气和液化气是当今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煤气的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人体若吸入一定量的煤气或液化气就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因此煤气灶应放在通风良好、周围无易燃物的地方。

  家中使用的煤气钢瓶应直立摆放,严禁加热、火烤、横放、摇晃、日晒。用户之间不可互相倒气,也不可乱倒残液。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应迅速打开门窗加速通风并立即关闭煤气开关,停止使用煤气。迅速杜绝一切火种,禁止开关电器。查出漏气部位可暂用胶布包扎,并及时报告煤气公司,请求修理。抢救煤气中毒者,千万别穿鞋底带钉的鞋。

  施救者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流通处。及时对中毒者进行针对性救治,其中轻度中毒者可解开衣领、裤带、松开衣服,喝浓茶、咖啡,并注意观察。重度中毒者应一面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一面拨打“120”急救中心,迅速送往具备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如果家中的煤气或液化气起火,市民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液化气阀门,用湿布扑打或覆盖着火点或用家用灭火器扑灭。如果液化气发热发烫,可用冷水浇洒,使其降温。在灭火同时,不要忘记向119报警。

  家庭用电事故类电熨斗熨衣服千万别离人

  如果不懂得安全用电常识,忽视用电安全,就会造成触电、电器火灾、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家庭中常见的比如空调机等大容量电器宜铺设专用的输电线路和熔断保护器。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炊具等家用电器时,人不要离开。

  一旦发现有人触电时,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开关或插头就在附近,应立即拉断闸刀开关或拔去电源插头,无法切断电源时,可使用绝缘工具或干燥的木棒、木板等不导电物体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也可站在绝缘垫或干燥的木板上(如木椅等),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此时应尽量用一只手进行操作)。

  施救者也可戴上绝缘手套或用干燥的衣物等绝缘物包在手上,再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或者直接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拖离带电体,但要注意此时不能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裸露的身躯。触电者一旦脱离带电体,必须在现场对症救治,切忌在无任何救治措施情况下,送往医院。

  龙卷风类躲龙卷风地下室最安全

  龙卷风是从强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种小范围强烈旋风。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线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他处。

  “一旦发生龙卷风灾害,在家时,市民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即墨市城乡建设局人防办主任高文文介绍,在电线杆、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雷电类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称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目标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2万摄氏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在雷雨天,市民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堂入室。要注意切断不用的电器设备的电源(如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电吹风、电熨斗等),拔出未装避雷器的室外天线。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最好脚下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

  如果在野外遇雷雨时,应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也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通过水传到人体。一旦有人遭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等,同时急送医院。

  暴雨类

  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大的雨。遇有暴雨天气时,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平时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及暴雨时积水成灾。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触电伤人。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阴井及坑、洞。河道是城市重要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河道淤塞。

  地震类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遇到地震时,市民应固定室内家具、高层玻璃窗贴上纸条,移开阳台上的花盆。同时,清除楼道、走廊和门前的杂物,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妥善处理室内的易爆物品。准备好避震和营救用品,如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食品、水、药品、以及绳、锤子等。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高文文说,撤离时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不要盲目破窗跳楼。来不及撤离的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地震时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用枕头、面盆、书包和双手等护住头部。

  一旦在地震中被埋,被埋压人员要有信心和勇气,尽快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脱离危险区。一时不能脱险的,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设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造成窒息,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

  要保持体力,不要急躁,不要高声呼叫,可用敲击等方法与外界联系。积极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以延长生命。邻居间要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物声。抢救时,要大致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扒,以防止意外伤亡。救援时首先使被埋压人员的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不要强拉硬拖,防止新的伤亡。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