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上满荆棘河北一盐企跨区域售盐遭查扣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一盐企在省内跨区域售盐遭到查扣,执法部门称查扣原因是产品检验不合格、相关人员批发资质存在问题,而涉事企业则称是执行盐业新政,手续齐全地进行合规跨区域经营,双方各执一词,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据人民网河北频道监测显示:截至2017年3月1日12时,“河北一盐企省内跨区域售盐遭查扣”事件相关新闻报道量40余篇,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上的网民跟帖均超100条。
事件脉络:
有媒体报道称,河北省一家盐企在多个市县遭遇暂扣。河北省盐业管理办公室盐政处回应称,执法部门发现该企业将盐卖给当地卖酒的个体商户,让卖酒的搞批发。当事人又未出具和企业签订的合同或者收据,证明程序正当,执法部门自然要暂行保存,以维护市场的稳定。邯郸和承德两地则发现所售食盐没有碘盐防伪标识,省盐业管理办公室也在咨询有关部门,这样的情况是否可售卖,如果获准就会放行。
涉事企业称,盐改政策已实行两月,为了能在各区县开展业务,企业尝试租用涉县等当地经销商的库房存放食盐,由本公司业务员提货,配送到终端零售的商户手中。这些在库房里堆了食盐的经销商,被误认为是无批发资质却从事个人批发业务的个体户,成了执法部门查扣的“把柄”。
该企业还向记者提供了盖有河北省盐务管理局印章的食盐批发许可证,和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检的产品检测报告,以及每批次的自检报告。并解释,企业的批发和销售流通过程符合盐改规定,并没有违规操作,相关食盐的配送单据和业务人员的合同也及时提交,但公司的食盐一直被扣着,导致其他市县的终端零售点都认为企业的品牌食盐是不合格产品,对公司食盐在省内的流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截至2月21日,共100多吨食盐在保定、邯郸、承德等区县,被盐业管理部门“暂时先行保存”,累计折损60余万元。
舆情背景:
从国务院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后,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盐企跨省或跨区域经营被盐务主管部门查处事件。其中对于盐改新政,企业和执法部门都各有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导致矛盾重重,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等混乱局面。
食盐专营制度在中国沿袭了2700多年,至今天出现了产品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活力不够等问题,因为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官商、坐商等现象也比较突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盐改新政也应运而生。盐改方案涉及的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等措施都是对既有体制的革新,得到了广泛支持,而在实际运行中,售盐遭查扣、销售工业盐等乱象频频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使盐改受阻”“盐企打擦边球抢占市场地盘”等声音也引人思考。
就在河北盐企跨区域售盐被扣事件僵持不下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门于2月21日召开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会上明确指出,盐改实施至今,部分地方确实存在阻碍限制跨区经营、政企分开进度缓慢等问题。会议亦为清理不符合改革精神的地方法规、开展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专项行动等划定了明确时间表。
媒体观点:
央广网报道称,盐改难题需要出台法律法规破局。对于查扣的行为,盐企与主管部门分歧较大。究竟是食盐生产企业在钻政策过渡期的空子,还是管理部门打着执法的招牌,在保护地方的利益?中国盐业协会秘书长宋战京坦言,盐改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与法律法规正在修订当中有关。权威的解释现在目前没有,所以现在在这些问题上就不好来断定说它是违规还是不违规。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地方盼盐改规则进一步细化。某一省份的盐务局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2月21日召开的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食盐经营企业只能通过自建物流系统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并委托其将食盐配送到商超及餐饮服务单位等食盐终端用户,但如何界定、谁来界定“使用虚假物流协议等使批发商摇身一变成为物流商,违规开展食盐批发业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下一步工作,首先是要与跨省盐企坐下来,加深对政策的统一理解,同时等待国家部委进一步细化盐改规则。
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评论称,需为盐改设定阶段性目标。近期查扣食盐,盐业局为了食盐安全也好,考虑到跨区经营不规范也罢,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政策与市场交接接力棒的时候,原本政策光环带来的垄断地位和行业规则受到一定影响,且在短期无法与市场化完美融合的时候,改革自然会触碰到一些荆棘和考验。
与价格管制、计划分配相比,分区垄断、利益相关等方面或许才是盐改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自然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但更需要多方站在行业发展和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需要看到长期的垄断带来的弊端,更需要去充分理解此次盐改能给食盐行业带来的效果。对于食盐链条上的生产、流通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盐改要想实现最终目标,得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如何有效解决分区垄断的问题等,这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合力推行。
网友观点:
@空对月:触碰了权力者的利益,是利益保护。或是真的不合格,那也应扣查严惩。
@摸石头摸到金子:放开盐垄断后,市场上食盐价格高低有差了。而且出现盐品多样化趋势,非含碘,渍菜粗盐都有需求自有企业开始进入,但垄断几十年心有不甘啊。
@山那边人家:这叫政令不畅通。国家早就放开盐业销售,地方为私利顶着不执行。发生这种事,必须追究责任。
@王海民:这个可不是小事情,关系国计民生,不合格的食用盐坚决不能投放市场,希望有关部门要负责好这个事情。
(责编:陈思危、陈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