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推广 宁乡“鹊山模式”迈向2.0版本
星辰在线2月26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从曾经面临“有田无人种”的窘境,到现在农民“抢着种地”,宁乡县大成桥镇鹊山村的“鹊山模式”仅用两年时间就彻底解决了前些年村里普遍存在的土地抛荒问题。在日前揭晓的长沙市第六届“十大年度新闻事件”(2016)评选活动结果中,“‘鹊山模式’入选2016中国十大年度改革案例”入选十大新闻事件之一。
“如今,我们在‘鹊山模式’中加入了生态种养的新元素,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达到改良土壤、还原生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效果。”近日,鹊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剑告诉记者,如今,鹊山村已形成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村里正在打造“鹊山模式”2.0版,目标是建设美丽乡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新闻回放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国改革2016年会暨创新驱动发展高层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改革年度案例,其中长沙市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入选。
自2014年起,宁乡县鹊山村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要求,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前提,通过对土地经营权关系的重构,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统一整合、开发、经营,探索出土地合作经营的“鹊山模式”。“鹊山模式”受到湖南省肯定,为全国所关注。
记者回访
春节过后不久,陈剑就进入了忙碌的工作状态——如今,“鹊山模式”声名鹊起,湖南各地都派人来到大成桥镇取经学习。他们对宁乡县的土地合作经营情况、基础设施投入、土地经营权贷款、政策倾斜及今后发展情况等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并对生态种养结合方法、成效进行详细咨询。
除了介绍经验,陈剑等村干部还在思考鹊山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鹊山村发动大学生抱团返乡创业,建立了“稻虾”结合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基地。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谢强,2014年回乡之前一直在深圳从事葡萄酒销售工作。受到陈剑的邀请,他回到家乡,很快赚得了“第一桶金”。回乡创业青年不再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农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让他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今年,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张伟也回到家乡,加入了生态种养的行列。
今年,村里又成立了“鹊山生态农业服务中心”,邀请农业专家从制定规划到提供技术指导再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条龙”服务——2800余亩田地建设农业观光园,田里不仅种水稻、湘莲,还养龙虾、甲鱼、泥鳅、鸭子,田埂上种蔬菜,市民可以来这里赏荷花、钓龙虾、吃土菜。另外近1500亩规划成特色产业园,进行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和配种基地的建设,开辟鹊舞花田、深塘果林、碧翠蔬园等区域,把土地合作经营收益最大限度留在了农民手中。
“3月底,我们会放虾,到4月、5月,大家就可以到我们村上来钓小龙虾了!”陈剑不忘给这些返乡创业发展的大学生们“打广告”,他说,鹊山的方向是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帮助农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如今,宁乡已经在全县部分行政村推广这一模式,目标是在今年实现全县推进整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全覆盖。而长沙把“鹊山模式”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更是创新之举——土地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在享受“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收益的同时,还可就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鹊山模式”也被湖南省委改革办作为改革试点和探索经验,向全省推广。专家建议,在下一步的推广完善中,县、市政府应在健全社会化服务、提升土地规划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赋予土地合作社更多政策权限,并同步规范土地合作社运转、强化土地合作社监管工作,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导土地经营发展方向,切实保障好农民的土地权益。